文档介绍:中译本序言
一
年,本书的中心人物路易十四去世。他留下一个经济崩溃、民穷财
尽的法国。继位者路易十五无论在智慧、才干和魄力上都大为逊色。旧制度
的弊端已充分显露,宫廷生活糜烂不堪,国王不擅治政,大臣们勾心斗角,
各自为政。专制统治却变本加厉,密札捕人、严刑拷打、草菅人命之事屡屡
发生。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出版物动辄被查禁,大部分政治和哲学著作不是
无法出版,就是被焚被抄。
本书就是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酝酿的,那时正是年,伏尔泰已是三
十七岁,处于成熟之年。可是,在人生的征途上,他已经遭受一系列厄运:
因写讽刺诗, 年被逐出巴黎,次年再次被捕,投入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狱。
年,又因诗文之祸被放逐,软禁于絮利。年,因与一贵族口角,重
被囚于巴士底狱。年被押解到加莱,流放到对岸的英国,两年后才获准
返回。
伏尔泰在本书的漫长写作期间,因逃避政府通缉, 年逃往西雷,
年逃往布鲁塞尔。到年本书脱稿时为止,著者在二十年间被放逐五次,
被囚禁二次。虽然遭到多次如此残酷的打击,伏尔泰仍不屈不挠、始终不渝
地从事研究和写作,成果是丰富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著者五十七岁以前的文学生涯。在流亡英国期间,他接
触到迄今为止的先进哲学思想,会见了文史哲和科学方面的名流,考察了英
国的社会制度,向法国公众介绍了牛顿和贝克莱。
随后,他又拿起犀利的战斗史笔,讽刺了一位穷兵黩武、愚蠢自大的北
欧国王,这就是他的三部著名史书之一的《查理十二史》。—年,
伏尔泰同进步的哲学家狄德罗、达朗贝一起,为新时代的号角《百科全书》
的出版,作出重大贡献,这也就是为启蒙思想运动做了极有意义的前驱性工
作。
至于他的史诗(如《亨利亚特》)、悲剧(如《凯撒之死》、《穆罕默
德》)、小说(如《查第格》、《如此世界》),在本书完成以前都已出版,
并且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伏尔泰虽然已是遐迩闻名,
但却免不了司法机关的残酷迫害。如前所述,在他酝酿、执笔和完成本书以
前,他早已饱尝人间的辛酸悲苦。面对着如虎的苛政和糜烂的社会,他的心
情是抑郁、暴躁和痛苦的。据阿尔弗雷·雷贝留的见解,对当时现实的严重
不满使伏尔泰更加怀念路易十四的光辉业迹,使他以对前朝的讴歌来讽喻当
前的政局和社会状况,这是不无道理的。
如本书导论所示,著者撰写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写路易十四个人,而在于
写他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人类的精神文化所取得的进步。在伏尔泰心目
中,路易十四时代并不意味着路易十四的一生,而是略早和略晚于这个人的
寿命。因此,以路易十四命名那个时代决不意味着伏尔泰全盘肯定这个时代
和这位君主的一切。伏尔泰在年月日给奥利维的信中明确说过:
“营、连的战斗、战败、城池的得失,历来的历史都是如此。路易十四时代
在战争和政治方面,丝毫不优于其他史书,甚至远不如联盟和查理五世时代
有趣。删掉艺术和人类精神的成果,就找不出足以引起后人注目的杰出东西
来。”在另一处,他又说,书中的重点是“值得一切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
的才智和风俗,足以起教导作用,引人热爱道德、学术和祖国的事情。”
所以,着重描绘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的日臻完美,是本
书的宗旨,或者说,写作的动机。
二
伏尔泰出身于一个公证人家庭。父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上流社会人
士有广泛的来往。他从小就从父辈的朋友口中听说到前朝许多辉煌事物,耳
染目濡,印象很深。二十岁那年,他结识了圣昂热侯爵。他常常到枫丹白露
后者的邸宅中去听讲路易十四朝的典故。
佥信本书酝酿于年。此后,伏尔泰陆续出版了很多文学、哲学著作,
有过撰述《查理十二史》的经验,这样,既有生花妙笔,又有敏于思维的头
脑和勤奋的天才,由他来执笔叙述路易十四时代史显然是再理想不过了。
著者开始写作时离路易十四的死期不远,文字和口头材料易于寻求,这
是伏尔泰所处的年代上的优越条件。他孜孜不倦地搜集材料。勤勉和一丝不
苟始终贯穿这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在定稿以后也是如此。从准备伊始,他就
阅读当若侯爵的著名回忆录手稿四十卷,即后来出版的《路易十四朝廷日记》
(—)。当若是路易十四的宠信,下棋结交的好友,任副官,国王
外出必偕同,曾数次衔命出使外国。此回忆录翔实可靠,圣西门写回忆录时
也曾参考过。
—年,伏尔泰任王家史官,因与军机大臣达让松相友善,得以在
军机部和外交部不间断研究各种文件档案,达六个月之久。后来他又研究了
罗浮宫所藏国王给大使的训令和他们发回的外交报告。年,国王为教育
王孙勃艮第公爵而编写的回忆录、路易十四的书简,伏尔泰由于担任宫内侍
从而得以看过。维拉尔和托尔西元帅的回忆录,他都查阅过。对于《曼特农
夫人回忆录》,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