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玩中做、做中学、培养有智慧的幼儿。众所周知,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做”、“做中学”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显然,引导幼儿大胆操作、主动实践,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能促进幼儿智力因素的有效发展。   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个阶段以来,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前人的知识遗产,更多的是掌握动手操作的方法,提高了做的能力,同时获得做的情感体验,这是最宝贵的,是孩子们的内心需要,更是孩子们终生受益的法宝。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更是为了朝着那句华丽的词汇“心灵手巧”,作了以下努力:一、创设活动环境,倡导幼儿动手。   我们在园舍设备里,分楼层、分年龄组积极地创设温馨的幼儿活动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别致的“巧手角”里动手装饰美丽的家乡,在聪颖的“科学角”里畅想宇宙的秘密,在安静的“阅读区”里交流心中的问题,在温馨的“娃娃家”里招待亲朋好友,让他们宽松、自由地交往,积极地建构,愉快地学习。引导幼儿在这些区角活动中,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寻求帮助、相互协商、共同解决,同时引导幼儿参与这些活动区角的环境创设,帮助收集和整理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构思画面,积极装扮各类区角,调动幼儿动手劳动的主动性,幼儿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优美愉悦的操作环境,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动手欲望,他们开始关注班级里的活动信息,并积极地参与进来,一起收集废旧材料,一起设计操作板块,一起策划操作过程,真的忙得不亦乐乎,个个动脑筋,人人出力量,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二、提供活动材料,促使幼儿操作。   当孩子对动手操作的环境有了极大的兴趣后,便有了动手操作的积极愿望,而这时,往往是有限的操作材料很难满足孩子的操作欲望,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为孩子不断的投放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操作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创设活动环境的基础上,在营造活动氛围的原则下,更注重为幼儿投放各种各样适量的活动材料,老师根据自己认可的二级子课题方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动手能力情况,投放了瓶盖配对、布袋连接、积木拼搭、糖果包装、毛线编结、稻草结扎、纸盒改装等等材料,多给幼儿集体建构、结伴绘画、共同实验、合作劳动等机会,让幼儿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使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三、开展劳动竞赛,发展动手能力。   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一次次的操作实践中,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开展不同的幼儿动手能力竞赛活动,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有力手段。比如:小班组开展穿衣服、搓团子比赛;中班组开展叠被子、搭积木比赛,大班组举办结带子和剥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