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环境毒理学讲稿.doc

格式:doc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毒理学讲稿.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6/3/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毒理学讲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章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Toxicology) 毒理学: 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环境毒理学: 研究环境污染物, 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 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由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害作用更加严重。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环境生态毒理学: 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的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环境生态毒理学是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法,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环境毒理学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环境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不是生物个体的变化,而是生物群体的改变;不仅研究环境化学物对某一种群的损害,而且研究环境化学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毒物: 进入生物机体的外源性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达到干扰机体生理平衡,导致其组织、器官或生理过程受到不良影响的程度。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 是一类“外来生物活性物质”,又可称为外来化学物,以区别于机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和中间产物——内源化学物。超过 800 万种,常用 65725 种。工、商业应用;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农药;药品等。环境化学污染物通常简称为环境化学物, 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人为地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它们属于外源化学物的范畴。二、毒理学发展简史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些动植物的有毒作用就已有认识。 1550 BC 已有文献记载。在 16 世纪,瑞士著名医生 Paracelsus 提出有毒物的剂量反应。“ Everything isa poison … it is only the dose that makes it not a poison ” 18 世纪西班牙化学家和生理学家 Bonaventura Orfila: 现代毒理学的奠基人。--- 组织和体液中的毒物的化学分析鉴别--- 试验动物的系统应用毒理学在 19 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四、环境污染物( (一一) )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1 .化学类: 主要的有:重金属;有机染料;农用化学品;食品中***添加剂等;医用、日用污染物目前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类激素( 内分秘干扰物) 可分 3 类:外源性雌激素、外源性雄激素、拟甲状腺激素, 特别是前者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可降低精子数, 减少精液量, 引发生殖发育异常. 促发一些与激素有关的肿瘤如睾丸癌、乳腺癌等, 从而引发环境雌性化, 如多氧联苯、多环芳烃、二口恶英等。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到 1995 年为止,已出版了 6O 多卷专集,共评述了 800 多种化学物质,按其致癌程度,已确证人类致癌物或生产方式约有 600 种,如***、***、石棉、联苯***等。但当前人类所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数以 l0 万计,而对其中绝太部分物质的致癌性仍缺乏了解。可见今后任务的艰巨性。 2 .物理类: 主要有: 滥用医源电离辐射 x、υ射线, CT 等等;环境电离辐射:如氡及其子体,建材中的放射性物质;环境中紫外线的强化;激光与电磁辐射场等。辐射作为环境诱变剂,可诱发畸胎效应,如日本原爆幸存者胎内( 妊娠 8~ 15周) 受到照射,可发生严重智力障碍, IQ 值下降、小头症等。这是由于受精卵至器官形成期对辐射敏感而发生畸形。辐射诱发癌症包括白血病和实体癌。辐射致癌研究的历史较久, 1945 年在日本***爆炸后,对 1O余万幸存者进行终生观察,发现最主要医学后果是癌症发生。 3 生物类: 细菌、病毒等, 以病毒为主, 这些病毒诱发肿瘤亦为主要后果。现已发现有 150 泉种病毒可诱发肿瘤. 肿瘤病毒中有 DNA 病毒、 RNA 病毒。肿瘤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机能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因素作用、多阶段发病和多基因参与的疾病。其中环境因素占肿瘤病因学中的 85% 以上我国人口死因中,城市中占首位,每年死亡人数 160 万,造成社会负担在 200 亿以上。(二) 环境污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 1 、接触剂量小:剂量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大多数是小剂量长期暴露,污染面广,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难以准确识别。 2 、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既有急性效应( 大量一次性摄入) ,但多数为远后效应,其中以随机性效应中的致突、致癌为主, 需要大人群、长时期的、通过流行病学的观察、分析才能确认, 因此技术难度大。 3 、多种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存在相加、拮抗、协同等联合作用三、毒理学的分类按工作任务范围分: 工作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