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满族的民族特征由于今天的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杂居共处, 所以有的人就说满族和汉族已经完全一样了, 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 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两个民族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 如果完全一样的话, 那么只能是一个民族, 而不可能是两个民族了。那么今天的满族和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 ,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 另外, 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 B 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 40% 左右,而汉族人中 B 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 20% 多一点。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 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 而今天没有了, 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 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 所以满族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 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到, 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 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夹克, 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 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象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汉族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 如爱新觉罗氏, 在北京的多改姓金, 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 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 李佳氏为李, 何叶勒氏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 所以, 满族不管现在的汉姓是什么, 只要去看一看《满族的冠姓》这本书, 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的。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 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 当时的情况是, 老舍先生在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 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又不愿屈服, 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很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满汉长期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是满是汉确实不太容易分辨了。于是, 有人说:“满族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民族特点了”。其实不然, 我认为满族的民族特征还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与汉族的区别还是较大的。阿城市满族人口近 10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 ,他们虽然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长期杂居生活在一起, 也有的本来是满族人, 但是由于历史的其他种种原因却申报了汉族族籍, 可是他们的长辈或本人在许多方面的还保留着满族人的民族特征, 下面就满族与汉族十几个方面区别看看满族的民族特征。一、查阅谱书是满是汉一目了然清代中叶, 直至民国年间, 满族人家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沿袭不断。满族人早年的家谱大都运用满汉两种文字。一部谱书就是一部家族简史, 查阅谱书自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有些人家谱书已失, 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长者询问, 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谱。汉族也有家谱,但决不用满文,所记内容和形式与满族家说为也不一样。二、对父母的称谓满汉截然不同过去满族人对父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额娘”。民间称谓为“玛玛”、“讷讷”。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满族人多数也称父母为“爸”、“妈”了。但在建国前, 满族称“爸”、“妈”的绝对没有。可以问其长辈人, 在建国前对“他(她)”的我、父母怎样称谓。三、问其祖籍便可知其民族阿城或阿城周边的满族, 无论是拉林一带南八旗、杨树一带西八旗, 料甸满族乡一带东八旗, 蜚克图和新乡接壤一带北八旗, 还是城中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