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巍巍如山清清若水——电影《杨善洲》观后感杨善洲,一个离开地级领导岗位20多年的老干部,一个在晚年再度创造了人生辉煌的老党员,当他的事迹被媒体传播出来之后,从党和凡而伟大的人生深深地打动。每一次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特别是电影《杨善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加鲜活的杨善洲,与其说这是对一位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还不如说这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最真实写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句句浸润心脾的对白,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潸然泪下的感动。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0多年,建成面积近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让大亮山绿了,杨善洲让大亮山笑了!这是一种忠诚理想、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穷尽一生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杨善洲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杨善洲培植了千千万万棵树苗,长成了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峭拔雪松,为施甸的父老乡亲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家园,他是施甸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坚守自己早年确立的人生信念。杨善洲同志在近40年的革命工作中,始终忠诚党的事业,时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后,人退心不退,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主动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把全部精力和毕生心血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是什么促使他的生命在垂暮之年燃烧着熊熊火焰,是什么支撑着他做出了这么多惊人之举?是信念,只能是信念!这不仅表现在他朴实淡定的话语中,更体现在他自然自觉的行动上。在当前这个物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某种有形的东西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支点,殊不知,任何有时空特性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变幻无常的,唯有人内心中的信念,才是恒久的、坚韧不拔的。杨善洲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认定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党的理想和宗旨是值得人一生追随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几十年来,杨善洲经历了环境、时代和党的工作任务的一系列变化,然而,这位出身普通农家的干部,凭借自己对党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绘制了一幅感天动地的人生画卷。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我们要学宗旨、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对百姓曾经有过这样的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在工作岗位上,杨善洲同志殚尽竭虑、忘我工作,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费尽了心血和汗水。久逢大旱,杨善洲带领干部吃住在抗旱的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