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圆锥的体积》【教材说明】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四节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的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新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空心圆柱圆锥,沙子适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二、创设情境激发学情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实验探究 合作学习(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2、实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实验,实验后记录结果;3、小组汇报实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 等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活动二的开展作好了铺垫。活动二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2、实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准备的圆柱圆锥学具,通过实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实验) 3、小组汇报实验结论(提醒学生说清实验步骤)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4、通过学生汇报的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