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清河二矿.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河二矿.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河二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井田概况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清河二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加乐泉以东,古交市区约 14k m ,古交至太原既有太(原)─古(交) 一岚(县) 铁路,又有太佳公路相连,铁路里程 54km ,公路里程 49km 。矿区内,自古交沿原平川至清徐、交城均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太原至全国部分主要城市里程见表 1-1-1 。表1-1-1 太原至全国主要城市里程表地名里程(km) 地名里程(km) 地名里程(km) 北京514 石家庄 231 连云港 1065 天津651 秦皇岛 912 郑州320 上海1497 青岛922 呼和浩特 410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区内居民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少数人参加煤炭采掘或其它工业生产。矿区内多为贫脊的山地,农作物以小米、高梁为主,畜牧业也占有一定比例。区内工业较少,主要是乡村、个体办小冶炼,其它工业不发达。建材除钢材、水泥外,其它如石灰、砖瓦、砂石均可就地解决。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矿井供电电源一回引自该公司焦化厂 35kv 变电站,另一回电源引自该公司焦化厂自备电厂。 2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确定开拓方式的主要原则 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作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6、力求简化生产系统,尽量减少井巷工程量; 7、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安全高效; 8、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 开拓方案的确定 1、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工业场地位置选择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原则如下: (1)井下条件①在井田走向方向的储量中央或靠近中央位置市井田两翼,可采储量基本平衡这样可使走向运输大巷的运输费用最低,同时在生产中能保持两翼均衡生产和采区的正常接替,而且巷道维护通风等相应费用也降低。②在井田倾斜方面:采用单水平开采时考虑上下山合理的长度,井筒与上山下部运输大巷靠近,与井底车场形成一体,尽可能不搞石门。③开拓方式和井口位置选择时,一定要与初期移产达产采区的位置及其持续统一考虑。④井筒尽可能避开减少穿地质及水文复杂的地层或地段。 3 ⑤尽量减少井筒及工业场地煤柱数量,特别是少压或不压前期开采条件好的煤层。有条件时可放在无煤带和煤层无开采价值的地带。(2)地面条件①井筒位置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②井口应满足防洪设计标准。③井口应避开地面滑坡、岩崩、雪崩、泥石流、流沙等危险地区。④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⑤工业场地要少占或不占良田。⑥井口位置要与矿区总体规划的交通运输、供电、水源、居住区、辅助企业等布局相协调,使之有力生产,方便生活。根据上述因素和原则,并结合该矿井的实际情况,根据本井田地形地貌图,有两个地方可以布置工业广场。一处位于井田最上方中央,距井田边界北约 300 米;另一处位于井田正中央,位于圪达沟村和深且沟村的中间。两处均地势较为开阔、平坦,而且交通较为便利,均具备了良好的供电、供水系统。 2、井筒形式的选择根据精查报告确定的煤层自然产状、构造要素、顶底板条件、冲击层结构、地形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其中以煤层赋存深浅和冲击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开拓方式影响最大。本矿 02号、2号、4号煤层赋存深度均为 300-350 米间,冲击层厚度不大于 20米,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所以考虑立井或斜井开拓均可。 3、井田开拓方案根据开拓方式布置原则、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和煤层赋存条件,设计提出了两个开拓方案进行比选,方案分述如下: 4 方案一:从井田最上方中央的工业广场打主斜井和副斜井至 4号煤层,在井田中央打风井至 02 号煤层后,由于煤层倾角在 0-6 度,属近水平煤层,而且井田中央有两个村庄,为了减少保护煤柱,所以在井田中央沿煤层大致倾斜方向东西向掘进各大巷。方案二: 从井田中央的工业广场上方打主立井和副立井至 4 号煤层,风井立井至 02号煤层后,其它均与方案一布置相同。 井田内的再划分本矿井开采的 02号、2号、4号各煤层平均厚度为 、 、 ,层间距分别为 、 。由于本矿为近水平煤层,层间距较小,所以考虑采用单水平开拓。由于本矿煤层倾角为 0°--6° ,属于近水平煤层, 所以可以决定采用条带式开采。这种划分方式的巷道布置系统简单,巷道掘进工程量少,维护费用低,投产也较快;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通风路线短,风流方向转折变化少,同时使巷道交叉点和风桥等通风构筑物也相应减少。 大巷的布置大巷布置采用集中布置,均在井田中央沿煤层大致倾斜方向布置。运输大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