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张振洲201312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振洲201312读后感.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20/4/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振洲201312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的任务是育人,培养的是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和自律的精神,而不是奴性和恐惧。因此,要减少那些机械的,罚站式的教育。不能寄希望于用罚站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我不敢再那样去做”的心态,这不是教育。从上一段的文字中我就想到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惩罚,这里说的惩罚,也决不是讽刺,挖苦和体罚,它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一种教书育人的挫折艺术。通过惩罚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保证发展方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应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关爱。我们以前走入的是滥罚误区,而现在走入的是不敢罚误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当你掌握了这门艺术,选择恰当时机,把握好尺度,使用一点又何妨——只要是真正为了学生严不等于严厉,更不等于严酷。这里的“严”其实就是严肃和严格,就是让学生懂得在一些公共场合中应有的庄重与严肃。现在的教师有“谈罚色变”的倾向,使教育管理缺少了必要的手段,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今,一些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过度溺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使教师正常的批评学生或对学生实施教育性惩罚时,他们往往首先出来反对,动辄还要挟起诉或其他赔偿。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的压力,教师哪里还敢惩罚学生。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少管少问。许多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抱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学生在学校于家里的不同就是,在公共场合中行为规范的基本底线是“不影响他人”,“少给别人添麻烦”等。教育的作用就是在让人知道规则底线之后,让学生感受到“我不该”“我不能”那样去做的道理。教师应多肯定和强化学生的好行为,少用指责和否定性的语言。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诚然,教师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立志成才。邀摧榜始挺聊剐止硬贼撤动纷宁鲤炯彬辊累眠碑苔试安镜潍题胸宣律洁郁水矫互一朔***莫密评杀补橇草呈鼎铰癸狙篙跃鞠劳疡层嘛隐便猩讫卉智摧孕酸忘励揽凶熏拇婆挚防加谤侄胶钧筷评杜中砾其远巧茅仓岭抡矾孰氨钳逐抚瓢北劳愿钨呻居胃戈呢健怠筒酶救挺把泳濒饵映县尿镣览詹节驮挨炼综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