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三单元表格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6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单元表格教案.doc

上传人:1651012**** 2020/5/2 文件大小:1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单元表格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课标要求体验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材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如付邵全、刘洋、曹仡、殷立林、等同学态度特别差,计算失分多,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教学时采用: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方法。教学准备情境图。(例1、例2)课时第一课时主备教师秦艳华复备教师审核人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加法的运算律。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结合律。,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问题设计: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学案引领、探究学****一)解决问题(1):如何列式?学生板演,小组汇报想法。预设:例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小组讨论:?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与创造能力。?预设: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表示出加法的交换律,并在小组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二)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如何列式,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预设:例2:88+104+9688+(104+96)=192+96=88+200=288(千米)=288(千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