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固始根亲文化.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固始根亲文化.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3/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固始根亲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中原(固始)根亲文化一、固始根亲文化的由来固始“根亲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移民文化”,被誉为中国移民史上的“活化石”。固始自古就是江淮地区的膏腴之地, 鱼米之乡,生产条件优势,这与楚相孙叔敖治水是分不开的。加之, 固始特殊的地理和交通区位( 三省交界处, 又比较偏僻, 易躲避战乱), 历史上成为中原地区向东南沿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里,徙民南方不计其次。其间有四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影响至为深远。事实上,在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史上(从河洛地区迁至江淮流域) ,固始就是重要的集聚地。在移民南迁历史上,固始有四次大的移民过程:第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 以固始及周边地区为主的衣冠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入闽;第二次是唐高宗时期,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府兵、乡勇近万人进入福建,开发建设漳州地区,陈元光被尊封为“开漳圣王”; 第三次是唐朝末年, 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义军及吏民数万入闽带动的移民潮, 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第四次是在北宋末年, 乡民为避战乱, 纷纷南徙福建寻亲投友。其中, 尤以唐初陈元光父子率84 姓近万名大唐将士与唐末王审知兄弟率 5000 余众义军入闽这两次移民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仅-2- 此两次为东南沿海带去了百余姓氏、近两万先民,开疆拓土, 传播文明,繁衍后代。千百年来,这些入闽先人的后裔逐渐播迁至粤、台、港、澳及海内外各地。他们不仅承传了先人的奋斗精神,也把“固始”这个祖根地的符号刻在了庙堂上,记入家谱中, 溶入血脉里。据 1953 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表明, 规模在 500 户以上的 100 个大姓中,有 63 个姓氏的族谱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光州固始数次移民南迁在中原移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客家先民的播迁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数次南迁先民定居和繁衍的闽南人中,有部分因扩散到客家人聚集区而成为客家先民。相关研究表明, 至少有 60 个姓氏客家族谱记有“秦汉以降,聚族于河南光州”的字样,客家姓氏绝大多数根在中原, 光州固始郡望姓氏陈、林、王、郑等位列其中。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历史与考古专家、姓氏文化研究者从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语言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证和研究, 得到的结论是:“豫、闽、台一千多年前是一家, 其地缘、血缘、史缘、文缘不可分割”,“台湾同胞的祖根 300 年前在福建, 100 0 多年前在河南, 在光州固始”。固始成为名符其实的“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 形成了独特的根亲文化现象。前不久, 在全国政协两岸经合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共同举办的全球根亲文化盛事评选颁奖大典上被评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正在申报“国家级对台交流基地”。-3- 二、固始根亲文化建设情况近年来,固始县立足独特的根亲资源,牢牢把握“五个结合”,大力实施“让根亲文化引领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固始与闽台渊源研讨会”和三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叫响了“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根亲文化品牌, 促进了固始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根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我们围绕建设“根亲文化名城”目标,实施“一二三”工程: 一是建好“一线”。就是根亲文化元素植于城市建设的“路径”。沿着城市主干道——> 主要节点(道路与道路交叉口,通过小品等形式重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