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0/5/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    在对初中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遵循主体性、针对性、全面性、民主性、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原则,并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一、重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转折期的培养    心理发展转折期是指某段时间内某项心理品质发展迅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促进其发展;如果忽视了该时期某项品质的发展,那么就会延缓该项品质的发展和完善。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调查结果,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在初一到初三时全程关注初中生爱、信念希望、友善、宽容的培养;要在初二、初三时重点关注初中生谦虚的培养;要在初二时特别强调初中生创造力的培养。二、根据初中生学****和生活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初中生具有情感热烈奔放、不稳定、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但同时初中生自我意识日趋强烈;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像***一样,自主地处理自己学****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其认识和能力有限,其依赖性较强。这种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之间的不同步性,带来了其心理发展上的尖锐矛盾。因此首先应开展初中心理发展特点专题教育,然后再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比如,通过爱的培养解决青春期异性关系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通过友善的培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通过执着培养解决抗挫力和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在初三,这是初中生首次面临人生中最大的考试,应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和升学辅导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复****策略和方法。三、以体验和活动为主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形成的。初中生的情感丰富而热烈、复杂而深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虽迅速发展,但仍需要丰富的具体直观经验来支持。因此对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而言,要以“体验”和“活动”为主,这不仅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推崇的,而且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在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可以组织心理活动和其他活动,如心理训练、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游戏、讲故事、小品、辩论等;也可以组织各种文体竞赛和表演,如球赛、朗诵比赛、各种才艺表演(如歌唱、舞蹈、琴棋书画等)和文艺演出;还可以通过班会和社团活动,如升旗仪式典礼、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学校还可以联合家庭和社区开展对初中生有益的活动,如郊游、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还可以联合家长,通过亲子角色互换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或者解决问题,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四、重视同伴的力量    皮亚杰认为,同伴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起到了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而言,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初中生更多地寻求或者遵守同伴群体的观念和规范。良好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些同伴关系不好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辍学、行为不良或犯罪。一定数量具有相似价值观和活动兴趣的学生往往形成“小团体”,具有比其他同伴更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同伴的作用,为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寻找合适的同伴群体,让学生的问题在同伴群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