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倒马关旅游攻略指南倒马关,地处河北省唐县西北,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但目前可见到的关于建筑倒马关城的记载,都是明朝的。倒马关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毁。下城即今倒马关城。据《倒马关志》载:“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因上城狭小,官军居处不便,乃于城南二里相度地势,复筑城一座,二面濒河,一面跨山,规制弘备,是为下关”。现倒马关乡政府院内,保存着一块已从中折断的汉白玉石碑,为《倒马关建城碑》。碑文记载了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由此可知倒马关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倒马关同居庸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地势极其险要,关城建筑亦很独特,一半在沟谷,一半在山上,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山、水、关城在这里相得益彰,互为险阻。倒马关城,,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墙为黄土夯筑,外砌砖石。关城有3个城门,东门称居仁门;西门称由义门;北门称宣武门。西门百步外另有1座条石砌筑的城门。在关城四周的山上,居高临下筑有石结构墩台5座,今已圮坍,只存下半部了。由于倒马关的险要位置,使它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为历代兵家征战必夺之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北进,攻取中山国时就是先打下的倒马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可辨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最佳时间:夏季和秋季交通指南:因保定市各景点间相距不远,所以在保定市内旅游多数可以步行来往,也可以出租车代步,起价5元,。乘坐三轮车视路途远近2-4元即可,多数车夫都很实在,不会乱开价周边景点:龙潭风景区龙潭风景区位于满城县城北15公里处,景区自龙门湖东南侧蜿蜒向南,全长4公里,包括龙门湖和龙潭峡谷两部分,风光旖旎,山青水秀,有“北方小桂林”之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潭峡谷两岸,石壁陡峭,怪石嶙峋,顺峡谷而下,为10余米长的山体裂缝,仅能容一人通过,有“一线天”之称,仰观蓝天,只见一线,置身“一线天”,上有云飞,下有流水,人在其中低头俯首,似倒立天上。出“一线天”,高处瀑布跌落,悬珠挂翠,谷底山泉四溢,飞瀑流银,喷珠吐玉,声闻数里之遥,声若雷鸣,古称“雷溪春涛”。游于谷底,河谷蜿蜒,山水连为一体,宽者可达数10米,波光碧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