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一)报告和登记(一)报告和登记各级医务各级医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作病防治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传染病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应传染病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应做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慢性做病原学分型报告和统计。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只登记病毒性肝炎病例只登记 1 1次, 次, 1 1年年复发跨两个年度者不再重复登记。复发跨两个年度者不再重复登记。??(二)隔离和消毒(二)隔离和消毒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起自发病日起 3 3周。乙型肝炎可不定隔离期, 周。乙型肝炎可不定隔离期, 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如需住院治疗,也不宜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HBsAg HBsAg )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对恢复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对恢复期期 HBsAg HBsAg 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丙型和丁型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丙型和丁型肝炎的处理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隔离期暂肝炎的处理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隔离期暂同甲型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可住院或留家同甲型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可住院或留家隔离治疗。病人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隔离治疗。病人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迟早进行所(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迟早进行终末消毒。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应对肝炎病例终末消毒。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应对肝炎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三)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三)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对饮食行业人员和保育员每年作一次健康对饮食行业人员和保育员每年作一次健康体检,发现肝炎病例立即隔离治疗。急性体检,发现肝炎病例立即隔离治疗。急性肝炎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肝炎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且肝炎病毒传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且肝炎病毒传染性标志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肝染性标志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肝炎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炎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肝炎病例在未确诊前,应暂时停作。疑似肝炎病例在未确诊前,应暂时停止原工作。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在参加工止原工作。上述范围的新增人员在参加工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凡肝功能异常和作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凡肝功能异常和/ / 或肝炎病毒传染性标志阳性者,不得录用。或肝炎病毒传染性标志阳性者,不得录用。??(四)托幼机构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四)托幼机构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托幼机构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后,除托幼机构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后,除患者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患者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察。医学观察范围根据调查后确定,一般以患者所在班级为主。观察期间不办理入以患者所在班级为主。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手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观察期限为托手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观察期限为 45d 45d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暂定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暂定为 60d 60d , , 对符合出院标准的肝炎患者,尚需继续观对符合出院标准的肝炎患者,尚需继续观察察1 1个月,并需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回所个月,并需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回所(园)。(园)。??(五)献血员管理(五)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丙氨酸转氨酶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 ALT ALT )、)、 HBsAg HBsAg 和抗和抗-HCV -HCV ,凡,凡 ALT ALT 异常异常和和/ /或或 HBsAg HBsAg 、抗、抗-HCV -HCV 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者不得献血。??(六) (六) HBsAg HBsAg 携带者的管理携带者的管理 HBsAg HBsAg 携带携带者是指者是指 HBsAg HBsAg 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 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 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对这类携带者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者。对这类携带者不应按现症肝炎病人处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理,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加强随访 HBsAg HBsAg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及盥洗期卫生及行业卫生,牙刷、剃须刀及盥洗用具等应与健康人分开。用具等应与健康人分开。??(七)抗(七)抗-HCV -HCV 阳性者的管理阳性者的管理同同 HBsAg H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