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班课改尝试乘着课改的春风,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从思想上开始接受太谷的课改经验。在思变的过程中,我曾一度等待,也曾一度抗拒,然而当我真正走进那个令无数学生兴奋的课堂时,我知道,我应该更积极些。虽然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没有导学案,也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但看到那么多老师积极投入到课改的行列时,我也蠢蠢欲动。特别是发现学生课堂上没有王崧舟老师说的那种“小手直举、小脸通红”的课堂状态时,我知道,很多节课我都白上了。为了达到理想中的课堂状态,也为了让自己上课时轻松一些,从十月份开始,我也把班上33人分成了8个小组,选出了8个组长,并单独进行了组长培训。孩子们还小也还不太明白什么什么纪律、卫生的标准,甚至不知道分数怎么相加。看着他们用低算本画的很拙劣的评价表格,我真是觉得难为他们了,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这不是在给孩子和自己找事吗?但一想到,什么事都有个开始,开始总是艰难的,我又打消了念头。可是,二年级的孩子在大组里能研究些什么呢?听了那么多节高效课堂的研讨课,看到高年级的孩子们精彩的展示,再看看我班的孩子,连书都读不好,连话都说不清楚,我确实不知道从哪里训练起。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想:无论多难,事情总要做。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摸着石头过河。紧扣课标,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认读,互相帮助,小组内成员捆绑评价,如果小组成员完成的速度快、质量高那么整个小组奖励大徽章,反之,就要扣分。在这种激励机制下,班上原来识字困难的几个孩子在同学的帮助下,有了很大进步,由于有了进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很多。在课堂上,读书的合作、展示也成为一个亮点。学生以前很懒,读书的时候大多数不发声音很被动。自从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先在组内互读,然后全班展示之后,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组长分工很快,轮读、齐读、分角色读多种形式并存,课堂上“小手直举,小脸通红”的状态回到了我的课堂,一节课上,学生开口的机会增多,而且主动性增强,虽然读书奖励的大徽章只有一枚,但只要努力,每个小组都可以得到。为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我经常让孩子们质疑,以前,孩子们问题特别多,也很零散,课堂上如一一解决就特别浪费时间,所以,我放弃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导致课上完了,还有孩子有疑问未能得到解答。在最近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先自己画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孩子们的疑惑都得以解决。拿今天《看雪》为例,孩子们在组内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披着银装”、“橱窗”、“顺手”等词语的意思,而在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是“深情”,围绕着这个词,我们展开了讨论,而这个词也是本课最值得研究的词。在短短几周的尝试过程中,我发觉课堂的氛围确实有所改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小组的评价确实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但是,我也有些困惑,孩子小,怎样才能让评价表更易于操作,小组的调整频繁有利还是有弊。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我看到了希望,当然会一直坚持走下去,让课堂真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