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doc

上传人:Hkatfwsx 2014/4/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
三星培训总监撰写《三星金牌员工培训教案》解密三星培训之道:卓越体系造就金牌员工作者在三星公司工作长达十余年,专职负责员工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培训实战经验。本书以一位专业人士的视角详细介绍和评述了三星企业内部卓越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鲜明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这些都可以供广大企业管理者借鉴。本书适合在企业里负责3>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培训的同行们以及对三星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训感兴趣的朋友们。
《解密三星培训之道》前言 2007年2月,我结束了在三星公司十一年的职场生活,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离开三星的这段日子,我的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一个念头——写书。与其说是写书,不如说是作总结。于是,当我试图循着在这家企业十一年的事业轨迹,去梳理工作中每一个片断时,我恍然发现在十一年的工作经历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一个又一个的片断就像洒落的珠子,我想有序地把它们串在一起,却不知从何处着手……对我而言这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此前也不曾写过像样的文章。虽然辗转各地为企业作培训,但要写成一本书,对我来说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这项工作必须有人去做,作为曾在三星作了十一年培训工作的老员工,我有责任将它的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我相信这对中国企业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这样想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一种另辟蹊径的自信和即将开始一种全新工作的充实与满足。正当我跃跃欲试的时候,有人在耳边吹风:三星今非昔比,掌门人因××问题已经引咎辞职……媒体和网络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些并没有动摇我要总结的决心。人无完人,不管人家犯了什么错误,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该学****的还是要学****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应该因为今天的错误就扼杀掉过去的成就和历史。就像“韩流”席卷中国大陆一样,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甚至学术界都曾掀起过研究三星的热潮,有的企业还把三星作为学****的标杆。2007年《世界经理人》杂志3月号封面刊登了“十五年,影响中国管理十五人”的照片剪辑,前不久刚辞去三星董事长职务的李健熙位列其中。它证明了三星作为亚洲企业成功的代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回顾当年,28岁的李秉喆带领着一支四十多人的团队创办“三星商会”,并在之后将其改为“株式会社三星商会”时,想必他也无法预料到三星能有今天的影响力。此后的三星更被其“近邻”日本称为“谋求称霸世界,追求高效率的雄猛集团”。美国《商业周刊》数据显示,2000年三星品牌开始发力,此后一路飙升:其全球品牌价值从2000年的43位(52亿美元),2001年的42位(64亿美元),2005年的20位(150亿美元),到2006年的20位(162亿美元)。因此三星也被认为是近年来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在中韩两国还没有建交的历史背景下,三星集团经香港地区从我国进口煤炭,这是三星集团与中国发生的第一次经济碰撞,也是韩国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和中国进行的第一笔生意。1985年,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第一批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三星物产公司以其全资公司
——香港星进公司名义成立北京办事处。当时,中国市场才刚刚对外开放,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时期,外资企业想要在中国立足,必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精准的市场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这或许就是三星走到今天,被称作奇迹的真正原因。三星的企业魅力并非每一个外界人都能感受得到。三星的“第一主义”包含创新精神、争第一精神、员工对三星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三星强调“有理想才能生存,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只有争当第一,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公司才有前途”等信念,并不惜投入重金发展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科技产业。对于这些,不少离开三星的员工都和我一样感触颇深,只要你认真去做,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我,重塑自我。三星给予员工很多,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甚至做人的原则和道理。企业提供的舞台,对员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首在三星的日子,我由衷地感谢三星给我提供的职场平台,它让我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与提升。从选择三星——加入三星——感受三星——领悟三星——服务三星,再到现在离职后的回忆三星,每个阶段都有我值得回味与珍藏的感悟。 2008年7月
我与三星公司 1我与三星公司正如当年加入三星公司时,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选择三星”一样,在离开三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离开三星”。有一次,我在一家企业里给他们的中层管理者做培训时,有一位学员跑过来,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三星公司发展势头这么好,又有这么大的职业舞台,你为什么作出辞职的决定呢?”显然,他们对我的辞职感到疑惑。对我个人来讲,忙忙碌碌这么多年,我发现自己很难保持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频繁奔波于不同的地区,日复一日、任劳任怨地工作,虽然收获了工作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