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班的《诗海拾贝》教学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杨冬培天净沙*西小之秋王锐剑绿树红旗白墙,长空大雁翱翔,校园书声琅琅,少年成长,《诗海拾贝》后的习作。虽然文笔稚嫩,可还是有点诗味。连续教了几届毕业生,第一次摆弄写诗,真是大姑娘坐轿第一回,而且还装模作样编写了一本班级诗集,竟然获得了几个同行的好评,汗颜啊。不过,回想过去教学《诗海拾贝》,不外乎是完成教学任务——拉通课文,朗读几遍,阐明诗意,勾画重点,背诵默写,如此而已。最多让几个同学写点打油诗,顺口溜……顶天了。去年执教2012届毕业生,抑或是教者心血来潮,抑或是学生兴趣使然。我在教学中没有重复老路子,尝试了“诗海起航”,“诗源探幽”,“诗韵酬唱”三步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地方文化,演绎了一台“与诗同行”的课本剧。由于我接手的班级在高段,学生并没有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怎样让孩子们感受诗歌,认同诗歌呢?我从我们屏山的地方文化着手。屏山是一个古老的边陲小镇,至隋唐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金江号子,乡土山歌以及儿歌童谣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了我县歌唱家江静禄的“金江号子”和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川江号子”,感受了诗歌起源的淳朴自然。听罢,孩子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纷纷要求记录歌词,并且歌且舞。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们又欣赏了我县龙华古镇的山歌小调,孩子们被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惹得捧腹大笑。课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搜集各地的山歌童谣,并尝试仿写,然后汇报交流。不用说,第二节课又是一个欢声笑语的课堂。为了让孩子们积淀更多的养料,孩子们需要向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进军。我们开始“诗源探幽”。“诗经”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国学启蒙》上已经学习了很多诗的节选。一谈起《诗经》,大家争先恐后抢着背诵《硕鼠》、《采薇》……很多诗词还没有教学,孩子们就琅琅上口了。孩子们搜集的资料相当丰富:袁鸿莉同学不但把各个朝代的主要诗人与作品抄录下来了,而且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周余同学用漂亮的书法临摹了屈原的《离骚》全文;易轲同学不喜欢老古董,他更亲徕那妙趣横生的现代儿童诗……这段时间,我们班学习园地中什么张贴得最多,当然是诗的知识了,除了诗还是诗。有诗词的起源,有历代诗词的代表作,有诗人的趣闻轶事,有中国诗外国诗古典诗现代诗,有“李杜白”更有“蒋易王”。“蒋易王”是谁?就是我们班大名鼎鼎的小诗人啊!蒋雨霓是写现代诗的才女,易轲是写儿童诗的专家,王锐剑是写各种诗的行家……孩子们看得多,读得多,眼界开阔,自然而然——诗性大发,水到渠成。好多好多的同学都加入到诗的大军里来了,不仅是曾今的几个写作高手,更多的是无名的同学,就连学习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徐剑,也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了一首《两棵榕树》,他把自己家门前的古老的榕树也变成了四句诗行。徐家炀同学是班级歌唱家,他不仅写了一首小诗《粉笔》来赞美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还演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曲“明月几时有”把大家都感染得眼泪在飞。再看看他写的《诗歌学习活动总结》吧。“我在活动中做了好多的探索:不仅搜集诗歌,抄写诗歌,编写诗歌,还演唱了诗歌。我感受了古今中外的诗人风采,在唐诗里,“李杜白”的诗作和才华让我大开眼界大受鼓舞,我知道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