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2010年安徽皖江经济圈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_66PPT.ppt

格式:ppt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0年安徽皖江经济圈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_66PPT.pp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7/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0年安徽皖江经济圈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_66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皖江经济圈市场研究报告
2010年3月新联广谨呈
报告框架
PART 1 皖江经济圈概况
PART 2 皖江经济圈重点发展城市
PART 3 重点城市研究
PART 1
皖江经济圈概况
皖江经济圈未来发展规划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胡***总书记提出了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大课题;
皖江地区具有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佳、要素成本低等综合优势,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构成:皖江经济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土地面积:,占安徽省的54%
人口:3058万人,占安徽省的45%
经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占全省的66%。
目标:建成临江产业密集带、沿江城镇密集带,到2010年底,沿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
皖江经济圈概况
合肥:
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北岸。现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
芜湖: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已形成了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金属压延、船舶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
马鞍山: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具有临江近海、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多门类的工业发展体系,是泛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
铜陵: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皖江经济圈各城市简介
安庆: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
巢湖:
位于皖中,地处合肥、芜湖、南京“金三角”腹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形成电线电缆和电工器材、建材与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与化工、机械、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
池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
宣城:
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是东南沿海连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容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滁州:
位于安徽省东部,区位优势独特,距南京市区50公里。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工业已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化工、轻纺、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
皖江经济圈各城市简介
皖江经济圈产业空间格局
皖江经济圈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
“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安徽省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长江城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合肥市
芜湖市
滁州市
宣城市
要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
合作发展的先行区、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皖江经济圈战略定位及支柱产业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明确把六大支柱产业作为重点发展:
装备制造业、
原材料产业、
轻纺产业、
高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
和现代农业。
并以现有的产业园区为基础,推动园区的特色化发展,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
支柱产业
战略定位
皖江承接产业转移总体布局
建设三大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芜马巢产业集聚区:芜湖、马鞍山、巢湖在强化现有开发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承接和发展汽车、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物流等产业。
合肥产业集聚区:以合肥城区为核心,各类开发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家电、高技术产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