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文档名称:

56个民族清单.doc.doc

格式:doc   页数:10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56个民族清单.doc.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3/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56个民族清单.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56 个民族清单汉族壮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衣族白族侗族水族仡老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维吾尔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各民族简介( 汉族略)(一) 蒙古族 menggu zu Mengol ethnic minority group 蒙古族, 现有人口 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 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 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13 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 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洁白的蒙古包“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 20 多人休息; 小者, 也能容 10 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 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 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 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长约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 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蒙古包搭好后, 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 摆上家具, 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 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 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马奶酒与手扒肉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 加以搅拌, 数日后便乳脂分离, 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 生活的繁荣, 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 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 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马奶酒性温, 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 剥皮去内脏洗净, 去头蹄, 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 放入白水中清煮, 待水滚肉熟即取出, 置于大盘中上桌, 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 唱起动人的敬酒歌, 款待远方的贵客, 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 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 然后能饮则饮, 不能饮品尝少许, 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 拉拉扯扯, 不喝酒, 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草原“那达慕”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 屠宰牛羊, 缝制新衣, 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 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 蒙古语“娱乐”、“游艺”的意思) ,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那达慕”,一般进行五至七天。每逢此时, 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着勒勒车, 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在绿茵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整个草原炊烟袅袅,人欢马叫,一片欢腾。“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