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深入理解中外交政策及实行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明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时代必然性及我国政府的主张。教学重点:中外交政策;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我国政府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也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正确的外交战略立足点的重大现实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外战略和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 得出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克服也能克服的重要结论。建国后, 又继续坚持关于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可能防止的两点论。但是,从 5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中期, 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两霸争夺的国际紧张局势,对战争的估计又认为, 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 甚至认为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高瞻远瞩的从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2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1 )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趋于缓和, 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科技竞争; (2 )帝国主义军事手段消灭社会主义的努力已经失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来两大社会制度只能和平竞争、长期存在; ( 3 )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风暴已经过去; (4) 核武器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核均势。 3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 )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问题; 发展问题: 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再发展,也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2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加速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实践证明, 人类社会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在共同繁荣中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 不能孤立地离开发展讲和平问题, 更不能离开和平孤立地讲发展问题。 4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意义: (1 )它回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问题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问题; (2 )它标志着中共突破了过去长期固守的战争与革命是当代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潮流的过时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3 )它成为中共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 (4 )它是中国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方面的一次理论飞跃。二.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 世界多极化的基本含义、原因和表现。所谓世界多极化,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形成多极割据的一种发展趋势, 是对主要政治经济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多极化的形成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