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docx

上传人:diqiuren3210 2020/5/19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声现象一、、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m/340m/s=,。、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特征影响因素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和距离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3、音色的利用(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4、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2、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