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复习催化原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99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复习催化原理、.docx

上传人:daxiahao1314 2020/5/20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复习催化原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1、催化作用的分类P4(1)均相催化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相同的物相,如SO2在NO催化下的氧化,硫酸催化乙酸乙酯的水解。优点:混合均匀、反应快、阻力小;缺点:反应后分离困难、不适合大型生产,只适于小批量生产(2)多相催化指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不同物相时发生的催化。(3)酶催化,介于均相和多相之间,是由组成十分复杂的蛋白质为催化剂的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活性特高,选择性亦很高。2、催化活性P6催化活性(catalyticactivity)反映催化剂转化反应物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大,活性就高;否则,活性就低。表示催化活性最常使用的指标就是转化率。X=(反应物转化量/引入体系的反应物总量)×100%3、选择性P6反应物沿某一途径进行的程度,与沿其余途径进行反应的程度的比较,即为催化剂对某反应的选择性。4、催化剂的功能与分类P7有的催化剂,因为能催化两类反应而被叫做双功能催化剂。依据催化剂的功能,。(DIY)第二章吸附作用1、吸附基本术语(1)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固体物质(2)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3)吸附态——吸附质在表面吸附以后的状态(4)吸附中心或吸附位——吸附发生在吸附剂表面的局部位置上,这样的位置即为~(5)表面吸附络合物——吸附中心与吸附的物质共同构成~(6)吸附过程——当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浓度由于吸附而增加时(7)脱附过程——当气体在表面上的浓度减小(8)吸附现象——当气体与清洁固体表面接触时,将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气体在固体表面出现累积,其浓度高于气相这种现象称~2、吸附态和吸附化学键(DIY)吸附态:在表面吸附以后的状态。吸附化学键: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借化学键力形成的键。3、溢流效应P25溢流效应是吸附离子在表面上移动的另一种情况。即在一个相(给体相)表面上吸附或产生的活性物种(溢流子)向另一个在同样条件下并不能吸附或产生该活性物种的相(受体相)表面上迁移的过程,称为溢流。∂𝑞𝑅𝑇‘’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主要特征比较P13 化学吸附物理吸附(A)吸附热≥80KJ/mol这是化学吸附的充分、但不是必要条件≈0~40KJ/mol(B)吸附速率常常需要活化,所以速率慢因不需要活化,速率快(C)脱附活化能≥化学吸附热≈凝聚热(D)发生温度常常在高温下(高于气体的液化点)接近气体的液化点(E)选择性有选择性,与吸附质、吸附剂的本性有关无选择性,任何气体可在任何吸附剂上吸附(F)吸附层单层多层(G)可逆性可逆或不可逆可逆5、积分吸附热P26是指吸附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在恒温吸附的整个过程中吸附一个摩尔所产生的热效应,反映了许多不同吸附中心性能累计的平均结果。6、微分吸附热P26是指吸附量发生极微小变化时产生的吸附热效应,(∂𝑛)=𝑄,是瞬间的结果,它反映局部吸附中心的特征。7、火山曲线P29化学吸附键的强弱关系到催化剂的活性:,同时也不利于它的活化。,不利于分解和脱附,催化活性会很差。。(吸附热的大小反映出吸附质与催化剂之间化学吸附键的强弱将关系到催化活性。(巴兰金(Balandin)“火山曲线”规律)中等吸附热的Ⅷ族金属显示出最好的活性。)8、吸附速率方程P31γa=𝛿𝑝2π𝑚𝑘𝑇𝑓(𝜃)𝐸𝑎exp(-)γa=𝑘𝑓(𝜃)exp(-𝐸𝑎𝑅𝑇)8、理想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P31理想吸附模型的吸附,即Langmuir模型的吸附,它假设的吸附条件是:⑴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是相同的。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吸附是单层的。=α𝑎γ𝑘𝑑𝑑βθθ=Pα𝑎=𝑑𝑑2𝑃9、真实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P32㈠Elovich方程该方程用于描述慢化学吸附。假定吸附能量随覆盖度呈线性变化吸附:()γ𝑘Pexp(-αθ𝑅𝑇)脱附:()=exp(𝑅𝑇)㈡管孝男(Kwan)方程吸附能量随覆盖度呈对数变化吸附:()γ𝑘‒α𝑅𝑇脱附:()γ𝑘θ‒β𝑅𝑇10、Langmuir等温方程P35(1)A的非解离吸附满足Langmuir假设的吸附模型的条件,当达到平衡时,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ra=rd即kaP(1-θ)=kdθ从而推得λ𝑃θ=1+λ𝑃其中,λ=ka/kd,λ称为吸附系数①当气体压力较高时,λP>>1,θ≈1②当气体压力较高时,λP﹤﹤1,θ≈λP⑵A2的解离吸附A2+2*→2A*吸附速率方程ra=kaP(1-θ)2脱附速率方程rd=kdθ2平衡时r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