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新闻摄影基础.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摄影基础.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摄影基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摄影基础新闻摄影的定义 1.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 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在一般原则指导下, 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 才能扬其长、避其短, 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 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 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比如, 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 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 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 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 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 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 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 应坚持新闻的标准, 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 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 求全责备。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 从****惯上说来, 也未尝不可。但是, 当使用这种说法时, 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一、摄影术的产生和发展一、从小孔成像到照相机 1 、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发现与研究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 煦若射, 下者之人也高; 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 故成景于上; 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里的“到”古文通“倒”, 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 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 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 在针孔的地方, 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 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 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 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 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 则成像于下部; 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 则成像于上部。于是, 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 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 像越小;物距越近, 像越大。 2 、赵友钦和沈括对于小孔成像的记载光通过小孔时,不论孔的形状如何,屏上得到的光斑总是发光物的像。当孔相当大时, 则屏上得到的光斑形状随孔的形状而定, 孔方则方, 孔圆则圆。他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罅小则不足容日月之体, 是以随日、月之形而圆, 及其缺则皆缺。”“罅大而可容日、月之体也。”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有关。宋代沈括。他用“格术”对之作解, 认为是由物出发的入射光线受小孔约束, 而生成与物具有“本末相格”之势的像, 即倒像。其具体内涵与《墨经》颇类, 本书已有论述, 这里不再多说。 3 、绘画暗箱的出现——小孔成像由发现变成发明 15 世纪,意大利画家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发明了绘画使用的暗箱。 16 世纪,意大利人波尔波若给“绘画暗箱”装上了透镜, 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 使暗箱形成的影像更清晰明亮。从 16 世纪开始,欧洲的画家们使用手提“绘画暗箱”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绘画暗箱”可以直接显示景物的影像,画家通过“描摹影像”保留人物的形象或建筑物。二、感光术的发明与摄影的诞生 1、J· 舒尔茨与 T· 韦奇伍德的研究 2 、尼埃普斯和他的《窗外风景》 19 世纪 20 年代, 法国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想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光而软化的“犹地亚白沥青”材料,将沥青溶液涂在金属板上,用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沥青涂层上曝光, 结果受光部分变软, 再用薰衣草油洗去后呈现出了与原稿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蚀刻法”。 1826 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 8 小时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第一幅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3 、路易· 达盖尔与摄影术的确立法国人达盖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 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后, 与尼埃普斯通信, 共同探讨新的定影方法。尼埃普斯不同意达盖尔用其他材料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 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 “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1837 年,达盖尔通过许多次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镀银铜板进行感光, 然后将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达盖儿把他的方法名之为“达盖儿式摄影法”。 4 、塔尔博特的贡献几乎与达盖尔同时间, 英国人塔尔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