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6
文档名称:

《地球科学与概论》第14章地震作用.pptx

格式:pptx   大小:15,691KB   页数:1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科学与概论》第14章地震作用.pptx

上传人:autohww 2020/5/22 文件大小:15.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科学与概论》第14章地震作用.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4章地震作用第一节地震的基本特征一、概念•地震(earthquake)----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地球、特别是岩石圈的快速振动。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seismicfocus)----地壳或地幔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epicenter)----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震源深度(focaldepth)----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发震时刻(origin time)----地震发生的时间(岩石开始破裂的瞬间)。•震级(magnitude)----衡量地震大小的标度。震源震中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分为:深源地震(deep-focusearthquake)>300km中源地震(intermediate-focusearthquake)70-300km浅源地震(deep-focusearthquake)<70km二、地震波•地震波: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振动。•体波(bodywave):.•纵波(P波):pressionalwave),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它通过介质体积的变化而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震中,(S波):为剪切波(shearwave),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它通过介质形态的变化而传播,速度较慢,晚于纵波到达震中,(surfacewave):S波和P波在地表相遇激发产生的一种弹性波。仅沿地表面或弹性分界面传播,不能传入地下。特点是: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三、地震震级和烈度里氏震级(ML):1935年Richter 制定,取距震中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震幅的对数值确定震级(ML)与震源发出的总能量(E)关系为:log10E=+•微震----小于2级• 有感地震----2—4级• 强震----5级以上• 大震----7级以上地震烈度(intensity)----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共分为1--12度。等震线(isoseismalline)----地震烈度相等点的连线一般来讲震级大烈度也大,,但震源浅,破坏力大,烈度达到9-10,造成Saada四层以上旅馆全部倒塌。反之,烈度小≠,地表烈度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