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高一数学《函数概念》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数学《函数概念》说课稿.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5/2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数学《函数概念》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数学《函数概念》说课稿一、教材函数作为初等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起着深刻的影响。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二、重难点分析二、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五、教法学法本节课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1:提供一张表格,把上次得分前10的情况填入表格,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名次**********得分情景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时过早8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y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为:y=80x情景3: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图略)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值也随之唯一确定)提问(3):这样的关系在初中称之为什么?(函数)引出课题[设计意图]在创设本课开头情境1、2的时候,我并没有运用书中的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改成提供给学生一张运动会成绩统计单。是为了创设和学生或者生活相近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第二个例子我改成一道简单的速度与时间问题,是因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同时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改变课本用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种表示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