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co_0420_连云港海州区-城市规划咨询报告.doc.doc

格式:doc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co_0420_连云港海州区-城市规划咨询报告.doc.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6/3/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co_0420_连云港海州区-城市规划咨询报告.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州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纲要) 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二)概念规划产生背景二、海州现状评述(一) 连云港的基本情况分析(二)海州的基本概况(三)海州经济现状及问题的提出(四)海州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PEST 分析) (五)海州经济发展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 SWOT 分析) 三、海州总体定位(一)发展定位的原则(二)发展定位的目标四、海州发展战略(一) 农业发展战略(二) 工业发展战略(三) 旅游发展战略(四) 市场发展战略(五) 社区服务发展战略(六) 信息发展战略(七) 房地产发展战略五、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一)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二)古城发展战略研究(三)旅游发展规划六、开发战略研究(一)投资分析(二)风险评估(三)阶段发展规划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概念规划研究演进过程综述 1 、国外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概念规划既非法定规划, 既可以在宏观层面又可在微观层面编制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涵盖范围广, 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带有一定指导性。由于它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一定灵活性”的特点( 与总体规划相比), 且社会效益好, 从而得到了规划界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城市发展的概念规划(也称作战略规划) ,在西方由来已久。朗方在 19 世纪初, 在美国人口才 4OO 多万的条件下, 将华盛顿按 80 万人的规模规划。阿伯克龙比在二战后所作的大伦敦规划, 都充分表现出远见卓识。长期以来, 概念规划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是非常有限的。 196O 年代, 欧洲以及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政府被认为在福利国家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也就在这时战略的思想深入了公共领域并开始扩展开来。这几年在中国规划界风起云涌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冠以“概念规划”,可直接联想到的是新加坡的“概念规划”( Concept plan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第一次完成于 1971 20 年于 199O 年进行了修编。“概念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 以指导 2OOO , 2010 年人口达到 4O0 万时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physical growth )即下一轮的城市形态发展的框架。新加坡的第一次概念规划制定于 1971 年。无独有偶,澳大利亚首都发展委员会( Capital mission )从 1965 年开始,在 197O 年完成的首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日的堪培拉》的前言中就指出:“综合性的详细的规划已经发现是不实际的。这个文件不是僵硬的详细规划, 而是一个战略的考虑。它提出广泛的模式和一般指导原则,使得第二阶段的详细规划和制定政策能随之进行。”堪培拉的战略规划,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入手,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依据。而英国也是在 1968 年开始对传统的过细、过死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提出了质疑, 并进行了探索。在 1971 年修订的新《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了结构规划( Structure Plan )和地区规划( Local Plan) 两个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其中结构规划就其内容而言, 主要在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 大大加强了规划政策, 简化了图纸。香港也分别在 1984 年、 1990 年提出“全港发展策略”。 2 、我国概念规划的历史演进过程我国关于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层次,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则起步于 198O 年代。 1983 年葛起明针对我国 80 年代初在缺乏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及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不足的状况, 提出在编制总体规划之前应先编制由政府负责、由计划经济部门组织的城市发展规划。 1986 年波兰科学院院土彼得· 萨伦巴针对当时总体规划缺乏区域分析、缺乏城市长远发展展望、缺乏具体实施计划的状况, 提出了在总体规划之前应编制区域规划和没有时间期限的远景规划的意见。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战略规划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进入 90 年代,随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与人口的迅速发展, 许多城市与区域问题在普遍缺乏战略性长远性规划的背景下集中出现,使得战略规划的研究变得为迫切。学术界也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城市战略规划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 主要集中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主的规划体系的评介。这其中包括英国的结构规划、战略规划指引、大都市战略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加拿大的大都市战略规划、香港全港发展策略等。此外关于国外大都市战略规划机制的介绍还包括汉城、巴黎、东京、纽约以及德国的战略规划等。丰富的规划实践与理论评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战略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A· 拉奎因认为如果要加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 就需要从静态的总体规划向无限期的更加适应变化的战略规划转变。陈秉钊提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经济快速增长下传统的总体规划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