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入境,寻情”诗歌阅读教学模式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入境,寻情”诗歌阅读教学模式浅析.doc

上传人:erterye 2020/5/2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入境,寻情”诗歌阅读教学模式浅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入境,寻情”诗歌阅读教学模式浅述一、引言中国是诗歌国度,诗歌有着源远流长历史,诗歌通过其情景意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艺术世界。然而,在学校里,绝大多数学生学诗都抱有为考而学态度,对诗歌没有任何自己见解,所有诗歌意识全部被考试做题淹没,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诗歌浓厚兴趣,自觉阅读学****诗歌,就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入境,寻情”这一教学模式,来教给学生阅读诗歌方法,培养阅读鉴赏诗歌能力。二、“入境,寻情”模式步骤“入境,寻情”这一教学模式主导思想就是引导学生先进入诗意境,然后在诗中体会诗人所描绘刻画意境,基于此,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感悟诗歌魅力所在。(一)创设情景,“请君入瓮”由于时代相差甚远,中学生对于诗歌中所描绘社会、人物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陌生又遥远,他们理解不了,在那凝练语言中,为什么可以蕴含那么多丰富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做是,创设特定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诗中情景有所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情趣,例如在学****登高》时,配上一副《登高》图,学生一边看着诗歌内容,一边欣赏图中白发苍苍诗人,独立高台,面对无边落叶,萧瑟秋风,就能更好体会其苍凉悲壮秋意。(二)反复诵读,入境感悟诗歌很讲究韵律节奏,在抑扬顿挫中阅读,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感情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在有感情吟诵基础上进行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吟诵中进入情景,从整体上感悟诗歌情感。例如在《登高》一诗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悲”基调,“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要提高声调,读悲愤,重读“悲”“病”“独”等字来描绘刻画作者年老多病,流寓他乡之苦。(三)触摸意象,体会意境意象简单来说,就是寓“意”于“象”中,把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等借助于一个客观物象来表达,“他是意与象、主与客、虚与实、情与景结合,也是表达与解读之间桥梁”[1]如“梅、兰、竹、菊,因为符合儒家‘君子’思想,所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钟爱对象。山、水、泉、林因为是情绪恬淡理想之境,所以成为释道之徒,出世之士心爱栖身之所”[2]诗歌中,就是由这样多个意象交融构成了整首诗歌意境,因此,在吟诵诗歌时,要准确地找到意象所表达特定情感色彩,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如在学****登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找意象来体会诗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在文中我们可以发现首联连续借助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与环境,渲染了浓郁秋意,风物具有鲜明夔州地区特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在剖析这些意象基础之上,进一步阅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中“无边”“不尽”再加上落叶“萧萧”之声,长江“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境地。更为重要是,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就这样从意象开始展开,慢慢剖析诗中所创设意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体会意境。(四)体悟诗情,拓展延伸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诗,是为了抒发自己“所想”“所感”,因此在以上三个教学步骤后,在学生对诗中意象、意境有了很好把握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悟诗人主观感情。例如:在《登高》一诗学****中,我们在对整首诗歌由景到情剖析后,就可以轻松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