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肌梗死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梗死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护理评估】1、病史:1)本次发病特点与目前病情:评估病人此次发病有无明显诱因,胸痛发作的特征,疼痛剧烈程度、就是否进行性加重,就是否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表现。2)患病及治疗经过3)心理-社会状况2、身体评估1)一般状态: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尤其注意有无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大汗或神志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晕厥等表现。2)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及程度。3)心脏听诊:注意心率、心律、心音的变化,有无奔马律、心脏杂音及肺部啰音。3、实验室及其她检查1)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就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对下壁心肌梗死者应加做右胸导联,判断有无右心室梗死2)血液检查:定时抽血检查血清心肌物标记以了解心肌坏死程度与病情进展。【主要护理问题】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要护理措施】一、止痛: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不啡为首选止痛药物。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不啡。不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派替定止痛效果较不啡弱,剂量25~~50mg,肌肉注射。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注意就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吸氧:吸氧越早越好,方法有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通常在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24-48小时,流量3-5L/min。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对于伴有COPD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用氧过程中注意用氧安全。三、用药护理硝酸酯类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止血压骤降,发生低血压休克,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时,:应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忌突然停药,以防心衰加重。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或心率<60次/min时停用。合并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重度心衰与传导阻滞者应慎用或禁用此药镇静剂:可用小剂量镇静类制剂以消除患者神经紧张、忧虑与恐惧等。应用不啡应减量(3-5mg/次,皮下注射),避免呼吸抑制。利尿剂:应用利尿剂时应密切注意电解质(血钾)的变化。四活动指导1、第1周,一般应严格绝对卧床休息,可做低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如肢体的被动活动,以期减少静脉血液淤滞及血栓形成。第2周,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可被动或主动地在床上坐起,并逐渐增加床边起坐时间、次数与活动量。第3周,可在床边室内活动与自身护理。第4周,可离开病室到走廊、厕等处,作近距离的活动。五、饮食护理: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