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指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在长期的警务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共同意识。这种共同意识具有阶级性、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公安职业特性。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 鲜明的政治和社会责任; 第二, 强烈的团体意识; 第三, 正确的激励原则; 第四, 坚定的理想和追求; 第五,可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和过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公安机关广泛倡导,精心培育,反复锤炼;需要系统规划,长期努力,从点滴做起。有如下七个方面: 第一, 灌输教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 不可能自发地形成, 不会在公安警务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自然离不开教育。灌输教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二, 实践养成。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 它要求每个民警在警务管理和各项社会活动中, 时时注重良好精神风貌的养成, 要从小事做起, 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寓精神培育于细微之中。比如: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以及反对特权思想, 纠正公安行业不正之风活动、反腐倡廉活动等, 都可以增强民警爱民和纪律作风意识,强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第三, 榜样示范。公安英模和先进群体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 能使民警在无形中感到有形, 学有样子, 赶有目标。先进群体都有以一心为民、热情服务的公仆意识;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和从严治警、严格执法的工作态度,其产生的效应,远远超过了他们工作的意义。第四, 环境渗透。通过各种宣传渠道, 采取各种宣传手段, 反复宣传在公安机关中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和先进典型, 造成一种良好的客观气氛和浓厚的环境; 通过人际环境, 在民警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民警生活在这样的人际环境中感到轻松愉快。第五, 活动熏陶。通过诸如演讲比赛、警事技能大练兵大比武等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熏陶和培养民警的群体意识。第六, 形象塑造。民警的素质决定民警的形象, 素质是形象的构成和升华, 是塑造形象的根本出路。要提高民警的形象, 必须强化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文化和身体素质, 向素质要形象。同时通过各种仪式、征求意见会、公益活动等树立民警的良好形象, 并通过形象化的东西激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第七,制度保障。公安机关领导制度、管理制度、业务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都要充分体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因此, 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应当把树立民警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科学发展价值观作为民警人生的定位; 把民警道德的自律作为民警的行为规范; 把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