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5/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每当教授学生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心里多少都有些发怵,因为这是一节比较抽象概念课,学生极易混淆概念。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基础上教学。乘法分配律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难点,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分配律意义,并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于是,对于乘法分配律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仔细观察,比较与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猜想并且举例进行验证。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目标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口算、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与丰富对乘法分配律认识。2、在教学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剖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新教材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实例,让学生通过传统计算方法,发现规律,而是给学生出示一些熟悉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体会运算定律现实生活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知识经验,剖析比较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引出运算定律。本节课也一样,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题图:工人叔叔正在给墙面贴瓷砖呢,横着一排贴9块瓷砖,竖着有两种颜色,其中黄色贴4排,蓝色贴6排,需要解决问题是:一共需要贴多少块瓷砖?学生独立计算,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1)、4×9+6×9=90(块);(2)(4+6)×9=90(块)。接着我让学生叙述等号左边与右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根据情境)。目是让学生用等值变形对算式理解。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让学生说出:这两个算是可以用“=”连接,即:(4+6)×9=4×9+6×9。学生继续观察等于号左边与右边算式特点,目是结合学生熟悉问题情境,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现实背景。接着设计“悬念”,出示四组题目,把学生引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情况中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验证,再让学生仿照上式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大多学生都编得正确,于是学生在参与剖析中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自信心与继续剖析欲望。接着,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验证方法,分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思维活动一下活跃起来了,纷纷剖析其中奥秘。用小组讨论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得成功机会。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过用自己喜欢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剖析,从数量关系变化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给现成”少,学生“创造”就多,这样学生学会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是,学生学会了自主、主动参与,学会了进行合作、独立思考、研究、发现等,像一个数学家一样(这是我鼓励语言)!这对于一个十来岁孩子来说,起到激励作用是无比巨大。而爱思考、多思考、会思考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宝贵资源,会使教材内涵更有深度、广度,也为培养与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本节课教学较好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