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析翰墨书法与汉字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翰墨书法与汉字文化.doc

上传人:小雄 2020/5/28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翰墨书法与汉字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翰墨书法与汉字文化刘家彤谢祥娟临沂大学文学院摘要:中国书法负载着千年璀璨文明,以庄雅腾挪之章法线条于行云流水间便将传统汉字艺术的神韵呈现出来。回溯书法之演变,所谓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飞,中国书法以其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艺术格调与苍劲笔迹,旨在追寻源远流长汉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魅力与文化价值。一帖书毕,传统文学中诗词歌赋所具的清散闲适意境和传统儒家孔学之道也随翰墨融进提笔者的思绪。于继承传扬之中,博渊且精的书法艺术定会熠熠生辉,历久而弥新。关键词:书法;演变;底蕴;汉字;传统文化;作者简介:刘家彤,女,临沂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单位:临沂大学文学院;作者简介:谢祥娟,女,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与汉文化推广。一、书法之起源与演变追寻书法之源,大抵根于对汉字本土文化之传载与尊崇。“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于遥远古时,随文字产生之际,书法艺术也应运而生。(一)殷商至秦之甲骨、金、篆甲骨文乃是书法艺术之滥觞,甲骨书契中刀迹卓然、修刻贯行,且些许刻纹凹线内错嵌朱砂点墨,其质朴柔杂之美为原始书法特点。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更注重书契技巧,铭文上另添些许虫鸟作饰,书法各种特征也基本显现出来。秦统六国之后,篆书得到发展。大篆以《史籀篇》一文最具古象形文字之姿。小篆为大篆之简化,秦木牍帛书上所录篆文瘦劲挺拔,有笔下书法之形体美。虽甲骨金篆书契工具与字体各异,然书法特征乂有相似之处:一为结体繁复,字形偏重于象形;二则线条单纯,无明显粗细形式变化,其书法艺术主要体现于结体造形变化(-)汉至魏晋之隶书、行书汉代至魏晋为书法艺术发展时期。汉代以隶书为书法之典范,隶书者,篆之捷也。隶书基木由篆书演化而来,由圆转化为方折,扁平工整。汉隶与秦隶相较删繁就简,轻重顿挫更为精巧。魏晋之时,书法进入行楷草皆蓬勃发展时期。晋人尚韵,王羲之所书《兰亭序》亘古绝代、奇正劲健,行文千变万化之间曲尽其态,立笔浅析有景山行云流水之势。唐张怀曜《书议》云:“笔姿兼真者谓之真行,笔姿带草者谓之行草。”王献之书法较其父相比更加俊疾豪迈,逸意洒脱,他破除当时自守古拙书风,开“破体”之风桂L(三)唐宋时期之正楷、狂草唐宋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全盛时期。唐代书法以楷书最具神韵,曼卿之笔,颜筋柳骨。颜真卿之书法,贯穿古来风流端庄之韵,却乂不为古法束缚,收势有条不紊,世称“颜体”。柳公权之书法,棱角分明、骨力迺健,体势自成一家,世称“柳体”。草书狂放不羁,以纵任奔逸、笔走龙蛇为奇。张旭怀素之草书,潇洒开张,颠跃立体。二、书法之底蕴与价4书法的艺术传统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价值,其底蕴在于书法审美中暗含了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和孔学之道,而儒家中和之道也极好地诠释出书法文化。(一) 书法之孔学底蕴做书法学问者,心性须宁静,不骄不躁,不疾不徐。于是,孔学心静止水的儒雅气度便常常成为书法的主体风尚。书法创作赏析之中也涵盖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书法创作是物与人、心灵与自然合而为一的过程。所谓达其性情,行其哀乐,在书法技艺精湛修进中,精神思想与艺术得以升华创造,当书法创作达到忘我之境,便应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从《论语》所含孔学内涵来看,书法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在反复临摹誉写中既可熟知技法内涵,更可赏出全新的文化;书法又是一个择善从之、不擅勉之的过程,细品前人书迹吸取其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