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10例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10例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5/29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10例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10例临床观察王茜 (济南市济阳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济阳251400)【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治疗组(A)%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洞时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按15mg/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B)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5mg/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每日1次。观察2组患儿治疗中的发热、皮疹消退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痰热清同时联合利巴韦林的退热效果好,皮疹消退快,较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效果更佳。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痰热清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更佳,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痰热清利巴韦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大都由柯萨奇A16型引起,1986年在我国被证实,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夏季多见,年长儿及成人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2009年4〜9月我市爆发流行,严重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经给予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10例,年龄5个月〜12岁,病程5〜7天,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19个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18个月。两组均有发热,手掌、足底、口腔内、肛周等不同部位出现疱疹,实验室检查:末梢血WBC正常或增高,胸部X检查阴性,均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为住院患者,给予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病儿体温>°C,酌情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短效退热剂。〜/(k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H),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单独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日)静滴。疗效判断标准: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24小时内热退,皮疹变暗,未起新皮疹;②有效:48小时内热退,皮疹减轻;③无效:反复发热,皮疹退而复起,或转为重症。统计学处理:,有效率检验采用X2检验。2结果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后,能缩短手足口病治疗疗程,且无不良反应,治疗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见表1。不良反应2例,出现皮疹、瘙痒,加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3讨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临床分为普通型和重型。近年来,其发病明显增多,且发生重症导致死亡的病例明显增多,故我国已于2008年5月将手足口病列为法定丙类传染病。普通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伴咽痛、流涎、食欲不振、乏力等。少数发展为重症病例,表现为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