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知鱼之乐.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鱼之乐.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3/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鱼之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鱼之乐》这是一个哲学系列随笔, 所有的文章皆来自于子非鱼先生的著作《知鱼之乐》,本人阅读后深有感触,特发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品读,探讨。以下是书中作者简介,序言及目录子非鱼,生卒年月暂不可考。此人虚无如老子,飘逸若庄周,一身孤悬, 浪迹魂梦, 仰观天道, 俯察尘寰。虽系医学硕士及生物学技师,却无固定职业;身兼某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却无正式职称;看似自由撰稿人,却从未有应景文章发表;曾著一书《物学通论》,文字晦涩,意境渺遥,味同嚼蜡,读者寥寥。如今勉强献出随笔若干, 竟是戏弄人生、调侃智巧的奇谈缪想,万一有人不慎堕入他的思绪, 敬请一笑置之, 及早脱身, 断不可如痴如醉, 信以为真。须知他本人尚且一再宣称‘天下无真’,你若视同至理,岂非荒唐自误? 序这是一本奢侈的读物。说它奢侈, 乃是由于它跟当前流行阶快餐文化全然不同, 它既不会给你带来临时的快感, 也无法为你提供实用的效益, 它倒可能给你造成某种深在的悲哀, 然后还徒然地消耗了你的若许脑力。因此, 本书仅供精神贵族享用。所谓“精神贵族”是指这样一类人, 他们对文化的渴求不限于取乐或谋生等低层需要, 而是有兴趣追究超然于现实生存或支配着现实生存的高层疑问, 其情形俨如衣食无忧的富翁断不肯再为获取一口粗食奔忙, 而是更有雅兴去赏玩翡翠钻石的璀璨一样。不过, 话说回来, 倘若人们都只为求得温饱而劳瘁, 就像动物那般决不追求额外的奢侈, 那么, 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种种质疑和忧患大约也就不存在了。问题恰恰出于我们人类永无餍足的大性,也就是出于我们不断追求上进的冲动。严格说来, 这也不能全怪人类过于贪婪,因为似乎有某种内外交加的神秘力量逼迫着我们不得不如此。既然大家都身不由已地要把人世一总抛入奢华的境地, 则稍微多花费一点精力, 以便探询一下此类天性的渊源和归宿, 似乎也就不该将它算作是一种过分奢侈的文化取向了。为了不至于过度烦扰读者的思绪, 本书只收集了一些轻松散漫的随笔闲谈。虽属散漫闲谈,毕竟关涉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故此建议读者最好按照目录次序逐一浏览, 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着来路。当然, 它尚不足以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 但若能让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 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 万一它居然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 那就索性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真理”上的尘埃。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才更清朗。作者 目录序自然趋弱/弱归人性 1 .无用的哲思 2 .无为与有为 3 .追求完善的遗憾 4 .平庸者伟岸 5 .人性之根:贪、烦、畏 6. “快乐公式”题解 7 .惟求存在与通权达变 8 .另论“可怜天下父母心”9 .苦海有边回头无岸 10 .哥白尼与内耳前庭精神趋知/知归感应 11 .听蚊子说:智者多忧 12 .庄周梦蝶与笛卡尔的疑虑 13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14. “真”作假时假亦真 15. “善”的缺憾与辉煌 16. “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17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8 .自然界里没有飞跃 19 .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圈套 20 .理性逻辑方法谈 21 .波普尔悬念:科学的真面目 22 .逻辑比事实更真实社会趋繁/繁归动摇 23 .猴子与人:分歧源头上的疑点 24 .天演的自由之路 25 .普罗米修斯的天谴词 26 .社会标本:膜翅目王国的故事 27 .缘的解说:偶然与选择 28 .恋爱的小花招与大背景 29 .富贵病:马尔萨斯的失误 30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跋 1. 无用的哲思—————————————————————————————那永存而不是发生了的是什么?那永远变化着,消逝着而绝不真正存在的又是什么? -------------------------------- 柏拉图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哲学乃科学之父———科学无论看起来显得怎样的俊朗洒脱,它都不外是那更具沧桑感的丑陋老叟的轻薄之子。----- 子非鱼看哪,我将漂流远方;我将独栖荒野---------- 布鲁若“哲学" 是什么? 似乎三言两语不太能讲清。我就听过很多人讲哲学, 却从来没有他听懂过。翻开有关词典, 见如是说: 哲学之词义源自希腊文 phileo( 爱)和 sophia( 智慧) 的字源合成, 哲学史家一般认为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 19 世纪有日本人依据中国古文献中“哲,智也”而将其译为“哲学”,意即智慧之学云云。。。。。。看罢越发湖涂的紧, 于是自忖大约我属于“不爱智慧”的笨伯。后来渐渐地省悟过来, 方知在中国, 吃哲学饭的教书先生自己尚且昏昏然, 听哲学课的昭昭学子焉能不被哲学吃了?因而觉得有必要换一个讲法试试看。一般来说,你离什么东西越远,你就越不至于变成他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