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叶丽(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028000)【摘要】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均来自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每天3次,共治疗28天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o发生不良反应3例,%o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改善症状,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美沙拉嗪肠溶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19-01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同时存在⑴。本研究观察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2]诊断前症状出现≥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下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至少2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排便后症状缓解;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共69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30〜71岁,平均(±)岁。,,每天3次,共治疗28天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3]临床表现基本消失为显效;大部分临床表现缓解或减轻为有效;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变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二显效+有效。2结果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o发生不良反应3例,%o3讨论肠易激综合征(IBS)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便秘交替型、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4]。腹痛是IBS的主要症状,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泻: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常伴排便不尽感,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腹胀:夜间睡眠后减轻,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近半数患者有上胃肠道症状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胃肠外表现如背痛、心悸、头痛、尿急、尿频、性功能障碍等较器质性肠病多见,部分尚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精神异常表现[5]。应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方案,减轻症状,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调整饮食: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减少奶制品、大旦、扁旦等产气食物,给予高脂肪食物抑制胃排空,增加胃食管反流,加强餐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