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江苏卷)-高考模拟.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江苏卷)-高考模拟.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5/3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江苏卷)-高考模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江苏卷)-高考模拟一、本大题含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试题涉及“识记语音”、“辨认字形”、“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语病”等方面的内容,着重考查语言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下面分小题对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中D项加点字的读音不全都相同:“阡陌”“悭吝”“谦谦君子”“牵强附会”中加点的字都读“qiān”;“翩跹”的“跹”读“xiān”。A项“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中加点的字均读“yè”。B项“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中加点的字均读“qián”。C项“山麓”“***”“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中加点的字均读“lù”。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如“哽咽”的“咽”,读“yè”不读“yān”或“yàn”;“乾坤”的“乾”,读“qián”不读“ɡān”。二是熟悉的字声调要读正确,如“潜移默化”的“潜”,读“qián”不读“qiǎn”。三是生字的读音要正确,如“掮客”的“掮”,读“qián”不读“jiān”。,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中C项“斑驳”“集腋成裘”“毛骨悚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晦涩”“荼毒生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三个词语没有错误,而“待价而估”的“估”错了,应写成“沽”。“估”是“估计”的意思,“沽”是“卖”的意思。B项“杜撰”“杀一儆百”“欲盖弥彰”这三个词语正确,而“胜不娇,败不馁”中的“娇”错了,应为“骄”,意思是“胜利了不骄傲”,“娇”是“娇气”“美丽”的意思。D项中“端祥”的“祥”应为“详”,是“仔细”“详细”的意思,并非“吉祥”,其余的“轻歌曼舞”“焕然一新”“玉不琢,不成器”三个词语字形没有错误。解答此题,要注意分清形近字,如“估”和“沽”;分清同音字,如“娇”和“骄”,“祥”和“详”,要根据字义辨识字形。,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一定要将标点和具体的语言结合起来理解。A项中“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后的“逗号”运用有误,应改为“冒号”、“句号”或“破折号”,否则句子有歧义,因为“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并非对郁金香而言。B项中“年结算”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核、季评比、年结算”三者是并列的,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与“能源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三者的关系又是并列的,所以前三者之间用“顿号”,后三者之间用“逗号”。C项中“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是陈述句,并非疑问句,所以结尾的“问号”应改用“句号”。,能力层级为D级。根据文意,本题分别选用“终身”、“辨认”、“品尝”三个词语。①句中,“终身”是一生,一辈子的意思,多就切身的事说,用它修饰受教育是很合适的;而“终生”虽也是一生的意思,但多就事业而言,如“奋斗终生”,用在这里不合适。②句中,“辨认”是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而“辨别”是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所以,同学聚会,对小学同学只能用难以“辨认”而不能用难以“辨别”。③句中,“品尝”是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而“品评”指评论高下,故领略绿茶的妙处,用“品尝”恰当。,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B项中“玲珑剔透”是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用来指玉雕工艺品很恰当。A项中“在劫难逃”是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用在“检查劣质食品”一句中不当。C项“稍纵即逝”是指稍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机会或时间很容易失去,用来形容戏剧脸谱变化不恰当。D项“弄巧成拙”是贬义词,指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用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不正确。,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C项表述没有毛病。A项“逻辑混乱”,既然说“不近人情”是“偏见”,后面就应该持否定的态度,不应加以肯定,前后矛盾,语意不统一。B项“来源”与“来自”,用词重复。删除“来源”,或将“来自”改为“由”。D项“纠正”用词不当,应改为“认可”,才与文意吻合。二、本大题考查阅读自然科学论文的能力,共分4个小题,每题3分,共12分。分别着重考查筛选信息、文意理解和据文推断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检索信息的范围即文章的一、二两段文字,然后从中梳理出对“气冰”概念的理解。本题中C项理解正确。A项中“与介质混合产生”错误,应为“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B项是介绍“气冰”的形成,并非介绍“气冰”是什么物质,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