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蒙养教育和蒙养教材第四讲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连接于小学与学前幼童之间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相当于普通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基础教育。蒙养教育早在殷、周时期便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产生发展,蒙养教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汉时期,蒙养教育机构日趋成熟,蒙养教育逐渐盛行、完善。宋元时期,蒙养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成为我国蒙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并在蒙养教材和教学方法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特点。一、蒙养教育二、蒙养教材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周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蒙学读本发展的第一阶段,蒙养教材以字书为主。二是隋唐五代五代时期是蒙学读本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和历史知识成为这一时期蒙学读本的主潮。三是宋元明清四代是蒙学读本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在内容方面呈现出专门化的倾向,如道德教育、历史典故、博物常识、诗词歌赋等各种专书。二、蒙养教材(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为著名,蒙学识字教材的三部力作,人们通常称之为“三、百、千”。《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