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分析.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6/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动因剖析大学生就业影响着区域人才资源配置与分布格局,对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推行与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并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影响,亟待加强国家政策调控、高等教育引导等作用机制,以实现大学生就业与区域经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谐发展。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差异现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从“统包统分”分配制度逐步发展到实施“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流向也随着变革历程逐渐发生着变化,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热点。程艳旗[1]等人对浙江大学部分工科专业1991年至2000年毕业生流向按单位性质与单位所在地区作了统计,统计表明大学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发达大中城市,人数呈上升趋势;去内陆省份就业毕业生比率较小,基本上在30%以下,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去边远地区毕业生人数极少。瞿国忠[2]等人在2004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地点也是毕业生择业时所考虑一个重要问题。结果表明,67%毕业生首选“北京”就业,另外共有41%毕业生去上海,32%毕业生选择沿海城市,至于愿意去边远省区、小城市、祖国西部学生微乎其微。在对“你是否愿意去小城市或乡镇企业工作”问题回答中,非常肯定地回答“不愿意”占被调查学生62%,“愿意”仅占15%。很明显,大学生将经济发达地区与大城市视为理想就业地区,意愿去西部地区等欠发达地区与小城镇就业毕业生人数很少。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自2001年起,多次组织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问卷调查。调查表明[3]在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上大学生目光依然集中在上海、北京、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深圳,大学生对进小城镇就业依然存在疑虑。凌四宝[4]于2007年对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六所此类高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回答对就业地区选择时,选择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不少大学生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寻求一个环境较好,区域优势强,发展潜力大工作岗位是必然。而一些来自西部地区学生则更直观说,之所以考到中、东部学校来读书就是要离开西部,这就造成了东部就业压力增大,而西部吸引力减弱矛盾,破坏了就业均衡,加剧“就业难”现象出现。二、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动因剖析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在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其实,在高期望值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原因。按照社会分层理论观点,个体职业选择与社会地位是相关。这是因为,社会本身具有一定等级结构,个体依据所拥有资源在社会结构中获得一定位置。而个体职业选择往往与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及权力等稀有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决定了个体在社会等级结构中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不是一成不变。初次就业是个体职业生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