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一、强生收购大宝(一) 公司简介 1 、美国强生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 成立于 1886 年, 是世界上规模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据《财富》和《商业周刊》 97 年公布的结果, 强生公司市场价值指标评比名列全球第 20 位,并位居全美十大最令人羡慕的公司之列, 1999 年全球营业额达 275 亿美元。目前强生在全球 57 个国家建立了 230 多家分公司,拥有约 11 万6 千余名员工, 产品销售于 175 个国家和地区。 2、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是北京市三露厂(国家二级企业,北京市先进福利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果。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 12 号,占地面积 25 , 07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4 , 871 平方米。“大宝”系列化妆品 1985 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 100 多个品种。其中, 198 5 年—-1990 年期间推出的速消眼角皱纹蜜、老年斑霜、眼袋霜、减肥霜、美乳霜、生发灵等产品在国内外长销不衰、享誉至今; 1990 年推出的 SOD 系列化妆品, 是国内首家从植物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 英文简称 SOD ) 当作化妆品原料生产的护肤品, 具有养颜、防晒、增白的双重功效; 1993 年畅销至今的美容日霜、晚霜,与 SOD 蜜一样家喻户晓, 年均销量 1400 万瓶左右; 1994 年投入市场的 MT 系列化妆品, 在国内开创了将金属硫蛋白(英文简称 MT )这种物质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先河,加快了营养物质渗透到皮肤内部的速度, 防止皮肤老化作用更加明显, 开拓了化妆品原料应用的新领域; 1996 年,出产了将整枝东北人参放入产品的“人参香波、人参浴液体”,以特殊工艺精制而成,除洗浴作用外还具有消除疲劳、强身健体之功效; 2000 年研制功的手足护理霜, 采用极易被皮肤吸收的水解蛋白为原料, 配以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精制而成; 2001 年,该公司参考世界先进技术信息开发的物理防晒霜面世。“大宝”率先将物理防晒—- 不添加任何化学防晒剂的美容护肤用品奉献给广大的消费者,使老百姓健康防晒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继获美国 FDA 认证的“人参”系列之后, 2002 年,选材新颖、工艺独特、对头发和皮肤几乎没有一点刺激的物美价廉的亮爽去屑洗发露、局油香波出炉了,这无疑是大宝人对广大顾客奉献的又一份厚礼。(二) 并购的目的 1.. 从大宝本身看面对市场份额下滑与 1 亿多元的负债, 也许真不如趁着品牌影响力还在赶紧“外卖”; 大宝关键还在于自身的经营。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2003 年,大宝在润肤品行业中市场份额为 % ,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到了 2005 年,大宝在整个中国化妆品 700 亿元的市场份额中仅占到 1% 。一般而言, 除非是企业重大决策失误或者是市场发生巨变, 否则一个企业不太可能这样一落千丈, 瘦死的骆驼还要比马大, 没想到大宝如此不堪一击, 这是企业内幕, 我们不加猜测。但是又一点, 我们可以知道:“小而散”是本土日化品牌的主要特点, 完全不适应“资金实力型”的今天。现在日化品牌想要生存, 靠的不是卖多少瓶, 而是一瓶的附加值是多少钱, 但高附加价值取决于营销、广告、渠道和品牌, 这些都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实力雄厚的国外品牌可以拼上两三年不赚钱把中国市场砸开, 而本土品牌投资能力差, 还要求当年就把本收回来。这样的现实让本土品牌往往只能走廉价、走低端, 而培养品 2 牌特别是中高端品牌的机会成本正越来越高、站住脚的机会正越来越难。当游戏规则明显对后发企业不公, 跨国日化品牌纷纷涨价而国内消费者只有无奈的情况下, 有关部门是否应考虑利用反垄断把跨国巨头对国内日化市场的操纵能力降下来?有了一线空间,也许下一个“大宝”才能“明天见”。 2. 从强生看首先, 从大宝的品牌“家底”来看, 尽管近年来有所萎缩, 但还算殷实。大宝每年还可以贡献 5000 万左右的净利润。更重要的是, 大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相当不错。也就是说,强生买了一个“会赚钱的好孩子”,即使不赚,也不可能赔本。其次,大宝产品定位低端,在二三级以及农村市场拥有良好口碑,强生主要产品定位中高端,渠道网络也集中在大中城市,正好形成渠道互补。借道大宝,强生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开拓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第三,大宝的终端资源相当丰富,它在全国拥有 350 个商场专柜和 3000 多个超市专柜。如此庞大的终端资源, 不论是让大宝继续沿用, 还是“曲线变脸”, 铺上强生旗下其他品牌与产品,都是一笔巨大的市场财富。第四,因为强生是全资收购大宝,拥有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