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生公共课曾长秋讲授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基本要求 。 。 3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 4 .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坚持“八个统筹”实现科学发展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来。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十五大和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第一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历史背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10 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07 年6月 25 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011 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其突出的特点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课题上的新突破。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实质和精神要求,对于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效果不理想的的原因 1. 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身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发展快、比重大,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资,产生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 经济体制和政策尚不完善政府职能、考评体系、投资、财税、土地管理体制和资源价格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面临艰巨的攻坚任务。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价格偏低造成对资源要素的过度需求和浪费,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数量、结构、质量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要素结构,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中的目标还是指向数量的增长,没能突出强调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要素结构和质量变化来提高资源效率,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都是数量增长的手段,没有提出必然要求,强调的力度也不够。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1. 忽视经济增长的目的本来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许多地方却把追求 GDP 当成目的,忽视了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 比如,把大楼建了再炸,炸了再建,就会增加 GDP 。很多地方过度建设,不但使资源不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