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新基础教育实验.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基础教育实验.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6/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基础教育实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澜《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我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一、我们的课堂要还给学生什么?(1)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2)还给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以前,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异中求同,让学生在发表个人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归纳、整合,让学生的观点向作者的观点、编者的观点、一般的观点靠拢。现在不同了,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即先摆出一般的、常识化的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形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和教师、作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信。(3)还给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得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上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被冷处理。学生根本没有质疑的权利,反对的权利。进行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状况必须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可先不讲,先不忙着灌,而是让学生先去学——先学后教,学的过程中允许问,而且问得越刁钻越细微越古怪教师越肯定、鼓励,可以撇开作者的观点、教师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尊重,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才能得以张扬,思维才会变得开阔、多元,精神也才会显得勇敢、坚强。(4)还给学生尊严。特别是还给学生的思想尊严、人格尊严。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往往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往往认为学生是啥也不懂、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往往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人格。现在,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当成人,当成有血有肉,有见解、主张也有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平等进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这样,学生的人格才能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在朋友式的切磋中也才会变得大气成熟。二、在“还”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原则(1)学会倾听。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多听,学生多讲。应该说在这方面,很多教师,经受了话语权威被打破后的现实和精神上的双重考验。在课改之前,老师们在课堂上是很喜欢讲也很善于讲的——只需看坐在教室第一排的学生,一节课中有多少次拭去被老师浇在他们脸上的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