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政教育环境变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研究摘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固本铸魂的战略工程。本文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探索和研究适于新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新路径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55-02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固本铸魂的战略工程。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处的新形势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专家学者们各持己见,如岳金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有影响的自觉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心灵感染、规范砥砺、物质支持以及精神引导功能。优质的环境会对学生正确思想认知有着强化推进功能,恶劣的环境则会对学生的正确思想认知产生反作用。[1]这一观点很具代表性。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充斥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面对这些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再束缚于传统模式,应积极探索有效的路径,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势在必行。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聚焦理念、方式方法和工具载体创新。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将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将实现思想引领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2](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3]中国大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不懈加强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围绕“以筑牢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这“三块思想理论基石”为主线展开,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视思想锤炼和道德修养。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保证将党的创新理论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使理论和教材有效的结合;二是保证授课形式与内容创新,使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地进课堂;三是寻找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要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此外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阵地管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强化阵地意识,加强对大学课堂、讲座、网络等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依法管理,构筑起抵御渗透的“防火墙”。学校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和防控机制。建立学校、教学院、班级抵御渗透三级协防巡查工作体系。(四) 创新课堂教学,发挥教学主导作用(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坚持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例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2) 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育人效果。强化教学环节,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3)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吉林化工学院杨金远教授利用“坐标法解读中国梦”,其教学构思是在非思想品德类课程中渗透德育内涵,将高等数学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机结合,收到良好效果。(五) 创新队伍建设,提升理论研究水平(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教师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四支队伍”作用和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学生工作干部培训班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切实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2) 密切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加强师德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常态化机制。开展听课活动、授课比赛、质量检查等活动。(3) 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做好宣传与宣讲工作。建立以基层党总支书记、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为骨干的宣讲团,加强对新闻宣传的引导、管理与监督。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以利用相关媒体开设“我身边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