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3/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 、组织( tissue ) :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称为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 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 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 由细胞产生, 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 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 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 3 、免疫组织化学术( immunohistochemistry ) :根据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检测组织和细胞中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物质的一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术, 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广泛。 4 、内皮( endothelium ) :铺衬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5 、间皮( mesothelium ) :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其主要功能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 6 、微绒毛( microvillus )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7、纤毛( cilium ):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 中轴有“ 9+2 ”规则排列的微管。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8 、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 )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 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 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 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 未融合处有极狭窄的细胞间隙存在。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 尚有屏障作用, 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9 、中间连接( intermediate junction ) :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 15-20nm 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 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 微丝构成终末网。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 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10 、桥粒( desmosome ) :桥粒呈斑块状,大小不一,此处相邻细胞间有 20-30nm 的间隙, 间隙内有若干横行的丝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 丝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形成一条纵向的中间线。此处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致密物质形成的附着板, 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附着于此板并呈袢状折回胞质。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11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点状。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约 3nm ,相邻细胞膜上有连接小体,由 6 个杆状的连接素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 2nm 的管腔。相邻细胞膜上相对应的小管腔相互连通,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此小管, 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缝隙连接除具有细胞间的连接作用外, 更主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 12、基膜( basement membrane ): 基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和网板。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 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13、质膜内褶( 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 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一些微小皱褶, 皱褶之间的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14 、半桥粒( hemidesmosome )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基膜间的半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 15、间充质( mesenchyme ): 间充质是胚胎时期一种散在的中胚层组织, 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组成。间充质细胞呈星形, 细胞核较大, 核仁明显, 胞质弱嗜碱性, 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但增殖和分化能力很强。 16、趋化因子( chemotactic factor ): 当细菌等侵入机体某部位时, 局部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增高, 如细菌的代谢产物、炎性组织的变性蛋白等, 因这些化学物质可吸引巨噬细胞向该处移动,故称趋化因子。 17、特异性吞噬作用( specific phagocytosis ): 巨噬细胞有特异性吞噬作用和非特异性吞噬作用。特异性吞噬作用是指抗体、补体、纤维粘连蛋白作为识别因子先将细菌、病毒、异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识别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