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育儿心得六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育儿心得六篇.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20/6/7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育儿心得六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育儿心得六篇我这样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有一天,我问儿子:“我们是不是朋友?”儿子却说:“努力吧!我们离朋友还差得远呢。”我试图与儿子做朋友是从他的一个眼神开始的。他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因一件小事,我训斥了他,他居然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让我心惊。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无论如何也驱赶不走他那桀骜不驯的目光。心想:他真的是长大了。我失落的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我的家长作风。允许儿子考零分从此以后,我尝试着无论什么事都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儿子有考试“恐惧症”,一到考试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我就告诉他:“儿子,不就是考试吗?有什么呀?前几名能有几个?还是中等的多,这次考试就当作是平时做作业,好坏无所谓。”有时考前儿子会问我:“妈妈,你想让我考多少分?”我总是微笑着说: “别总分分分的,平时只要努力了,允许考零分。”没想到仅从考试这一件事,我们母子的关系就上了一个台阶。有一天,儿子回到家里,神秘地告诉我说: “今天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议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好几个同学都说想当你儿子呢。”我得意地笑了。和儿子辩论早恋问题我与儿子在一起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有时,我们会一起去快餐店或西餐厅去浪漫一次,那里成了我们聊天的最好场所。我们在一起谈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谈社会现象、谈中国的历史、谈剩余价值、谈美学、俄罗斯大选等等。虽然他的观点显得那样的幼稚和偏激,有时甚至是可笑,可是他那认真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真的让我很欣赏,让我不得不向他伸出大拇指。有时我会故意提出与他相反的观点与他辩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说起什么都头头是道。我记得有次与他讨论最敏感的中学生早恋问题,他竟说: “老妈,你别老土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再说了,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相互吸引是很正常的事!别大惊小怪的。 ”听到他的一席话,我大吃一惊,张大嘴巴问: “小子,你莫不是喜欢上谁了吧?”他不屑地说: “你就放心吧!光学习就压得我小命难保了,哪有那种闲心?再说,我们班的女生没一个中看的。”儿子拿老妈开涮最有意思的是与儿子一起闲逛。 每当休息日,做完作业,我会拉着他一起出去神游,这对他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休闲生活。儿子陪我闲逛总会提出一些条件,我得陪他去书店,他才会陪我去商场。很多时候总是我陪他去了书店后,他就说有要事,或说忘做了什么作业拒绝陪我去商场。偶尔陪我一次,也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在服装商场,他总是故意指着那些时髦的让我难以接受的少女服装说非常适合我,穿上后回头率肯定超到百分百。有一次我看到一款打折的休闲毛衣很好看,于是问售货员多少钱?那售货员问: “多大的女孩穿的?”儿子竟指着我说: “这个老女孩穿怎么样?”售货员笑了。我笑着推他说:“走!臭儿子,少拿你妈开涮!”向儿子倾诉儿子还是我的开心果。现在的孩子很会察颜观色,每当我与他老爸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他就会主动问我怎么了,我也会当他是我的朋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他。他总是想法安慰我、规劝我。很开诚布公地告诉我是对是错。听着孩子的劝说与安慰感觉真的很好,因此无论什么事只要儿子介入,我一般都能释怀。这就是我和我的儿子,我们关系融洽、怡然、快乐。自从我放下家长的架子从内心渴望和他交朋友以后,我感觉无论是他还是我精神上放松了许多。我不再过分地担忧或唠叨他什么,他也不再惧怕考试,学习渐渐转入良性状态。老师对他的评价是:状态非常不错。属于快速进步生。说真的,我儿子的成绩很一般,但是我敢肯定他会成长为一个人格上、精神上健康的人。爱自己的孩子吗?那试着做他的朋友!供稿:曹学频、柏桦撰稿:刘宇欣家长“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这是欣欣 1岁多就开始听家人唱的一首歌,而她自己似乎也受到了这首歌的熏陶,从刚走稳开始就喜欢去做一些大人看来是她绝对力不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搬大件东西、打蛋等等。出于对她的保护,家里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类似的声音“这个东西太重了,别去动”,“这个会弄伤手的,放着啊”,“当心别弄翻了,别去动”,但是慢慢的大家意识到这是十分打击她对事物的探求欲的。于是我们改变了,欣欣的很多行为不再被我们无端干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只要她的动作不危及安全的,就让她去尝试,甚至极力鼓励尝试。“欣欣,你勤劳的手呢,快自己吃饭”,“欣欣,帮妈妈去把放在沙发上的衣服拿过来放好”,“欣欣,把这些玩具整理好再玩另一个”。而欣欣也似乎感觉到了这些改变,越来越喜欢帮大家做不同的事情。“妈妈,我帮你们的鞋子拿到阳台上吹吹”,“妈妈,我帮你一块铺被子”,“我自己剥葡萄吃”。而那一次,我正被装了很烫水的水壶烫着时,她贴心地拿过来一块小毛巾给我包水壶。当欣欣出现类似“这个你弄,我不弄”或“不会弄”的苗子时,我们就会鼓励她“我来教你吧”“这个妈妈弄好了,另外一个你弄好不好”。其实自我总结一下,孩子的很多事情一直被大人用自己的眼光进行着定义,似乎一旦当我们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