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西厢记》正文与金批中的模式词语①口牛太清所谓模式词语是指“有一定的字数,有部分固定不变的字(词或语素),通常具有比较稳定、比较明显的结构类型和意义类型”的词语②。无杂剧《西厢记》以及金圣叹的评点中就用了不少的模式词语。《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生活于无代,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很少,只知他大概和关汉卿生活的年代相同,即约生于公元1246年前后。作为杂剧家,王实甫常深入下层人民生活,注意汲取他们的语言,所以其著作*可较确切地反映当时的语言状况。金圣叹,明末清初人,生年无考,卒于1661年。作为文艺理论家,他对《西厢记》作了灵活多样的评点,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明末清初的一些语言特点。鉴于此,本文即拟通过《西厢记》正文与金批管窥模式词语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概貌。据本人详细统计,《西厢记》(正文+金批),全书共有模式词语11类36例。其中正文占8例,金批占28例。分类列举如下:(-)七A八B。其中“七气“八”是固定不变的字,“A”、“B”是变字。其意义常与多、乱有关。正文有一例:“秀才人情从来是纸半张,他不晓七青八黄”(借厢[斗鹤鹑])。••••金批中有三例:■零八跳,卡映八折,卡颗八倒。(-)A不A。“不”是定字,“A”是变字,其意义为A或AA。A多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仅正文用两例,其中一例为:“归舟紧不紧如何见?似弩箭,乍离弦。”(惊艳[油葫•••芦])。“紧不紧”即“紧紧。急速之意。另一例为“济不济”其意为“济”,动词。•••(三) 不A不Bo其意常与不伦不类、不合分寸、不合常理有关。正文例:“那期间岂不胡颜?为他不酸不醋风魔汉,隔窗儿险化作望夫山疽'(闹窗[石榴花])••••金批有四例:不上不落,不茅不年,不敏不卧不亨不申。(四) 是A是B,其意义是无论ABo仅金评有两例:“不知此日圣叹是死是活,是迷••••••是悟,总之悄然一卧至三四日……二••(五) 天A地B,正文中出现一例:“止若是夜去明来,倒有个天炊坎久。”(拷艳[斗鹤鹑])金批中有两例,分别是天旗也仞、天终地毕。(六) A天B地,正文一例:“我现将着夫人告敕,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荣归[搅筝琶])金批两例是:修天谢地,迥天徊坝。(七) 三A九B。仅正文有一例:“又是一个文章魁首,一个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疽'(拷艳[麻朗儿])••(A)没A没B,正文有一例:“你看没查没例谎偻科,道我宜梳妆的脸儿吹弹得破。”••••(赖婚[后])(九)三A两B,仅金批用一例“…真更非一时•三言两句之所得。”••••(十)东A西B,仅金批有一例:“伦读此等白,便须一副诞脸,东涂西写。”••••(十一)~A—B,正文未见,但金批却多达13例。例如:“《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另外还有一眉一眼,一迟一疾,一反一覆等。以上分析可归如下表:•••••••••••••卞类数出处七A八B不A不BA天B地天A地BA不AA九B没A没BA两B东A西B是A是BAB总数百分比《西厢记》正文111**********%金批3422000112132878%由上表知,《西厢记》正文用模式词语8例,占此书所用模式词语总数的22%,金批有28例,占78%。显然,金批的模式词语用例要比正文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