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甫诗二首春望杜甫一、杜甫简介字子美,晋朝名将杜预之后。审言生闲,闲生甫。三十三在洛阳遇“赐金放还”的李白,同游梁、宋,遇高适,三人酣饮纵怀,慷慨怀古。后又北上齐鲁, 登泰山,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46 年(三十五)入长安,次年参加李林甫主持的考试,“野无遗贤”,无一人中举。长安干谒赠诗皆落空。困居十年,“卖药都市,寄食朋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天宝十载( 751 ) ,玄宗朝庙,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拜,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言“臣赖绪业,自七岁瞩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鹿阝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757 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鹿阝,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燥狂诞,常醉登武床, 瞪视。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770 年冬,卒于自潭州赴岳阳途中,大醉舟上,年五十九。读其诗,可以知其世, 故当时谓之诗史。二、杜甫诗的艺术特点 1、类型众多,富于变化善于运用各种诗体,五七言律诗、五七言古体诗在唐代均为一流,五绝稍微逊色。形式上从辞赋体变化而来,带有明显的散文成份。宋人“以文为诗”的特点正是由此启发而成。七言五言古体,如三吏三别等,流变于乐府民歌, 而即事名篇,直接引发了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七律在杜甫以前,多为宫庭应制唱和,内容贫乏,杜诗将其发展为既工丽严整又开合动荡,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诗体。 2、语言上“语不惊人死不休”,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平常的句式、词汇和准确有力的表达,给人强烈的感受。“妻孥怪我在”(羌村),“老畏歌声断,愁随舞曲长。”*以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塑造新鲜的、能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睛)“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精心锤炼和营造诗眼,具有使人警醒的美感效果。“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沉郁: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劲。顿挫: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三、作品分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朝回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