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马原 选择题.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原 选择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原 选择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原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旧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B) A.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 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 D.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3. 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D) A. 物质 B. 运动 C. 精神 D. 实践 4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 统治" 力量在于(D) A.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 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C. 人类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D. 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5.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6. 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B) A. 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 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 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 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7. 发展的实质是(D) A. 事物的前进上升地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除了" 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 ,和"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两种说法, ( D) A. 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 都是辩证法观点 C. 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9. 认识主体是指(C) A.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B.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C.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10. 客体指(C) A. 一切客观事物 B. 自然界 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 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11. 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D)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D.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12. 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D)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13.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段斗争问题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4.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 钥匙"是( D) A. 阶级斗争发展史 B. 生产关系发展史 C. 社会意识发展史 D. 劳动发展史 15.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A. 地理环境 B. 人口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 阶级斗争 16. 首要的生产力是(C)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劳动者 D. 生产管理 17. 囊括全部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范畴是( D) A. 社会形态 B. 社会经济结构 C. 社会政治结构 D. 社会有机体 18. 依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关系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是(D ) A. 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B. 不断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C. 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D. 建立和完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19. 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认为(D) A.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B.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一个 C. 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在经济领域中寻找 D. 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0. 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D) A. 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B. 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不起作用 C.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择性 D. 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其客观规律性二. 多项选择题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DE)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E.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 唯心主义产生存在的根源是(ABCDE ) A. 生产力落伍 B. 科学技术不发达 C. 在阶级社会中,落后、反动阶级的需要和支持 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E. 在认识过程来自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DE ) A. 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B. 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