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放下与不放下导写与例文点评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放下与不放下导写与例文点评解析.doc

上传人:0640105 2020/6/8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放下与不放下导写与例文点评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放下”与“不放下”导写与例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一、:①放下是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②搁置,停止进行。:把占据心灵的某种东西移出。: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此方可更好的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放下、不放下可以是一种价值的取舍(得与失),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着……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比如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GDP很重要,可持续发展更重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就应1先放下对GDP的偏面追求。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说,体育、音乐、美术、奥数、英语等都很重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就必须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其它则必须放下……放下与不放下的对象选择:可以是实的:财富、权力、名利……也可以是虚的:思想观念(成见……)、情感(喜怒哀乐……)……“放下”与“不放下”必须二选一。文题与内容必须保持一致。选择其一可以涉及另一方,但主次须分明,忌倒置。比如选择写“放下”,可以涉及“不放下”,但必须以“放下”为重心,不能是定题为“放下”,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是写了“不放下”。二、立意说明可以正面立意:该放下什么,比如利益、荣耀、财富、地位、偏见、战争……不该放下什么,比如尊严、正义、良知、诚信、责任、理想、精神追求……也可以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对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放下”——含义理解正确,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放下”的理由充分;“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情节构置合理。“不放下”——含义理解正确,“不放下”的对象明确,选点准确。观点鲜明,立意深刻。“不放下”的理由充分;“不放下”的过程清晰。“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不放下”含义理解基本正确,指向基本明确,选点基本合理,观点正确,立意明确。“不放下”的理由比较充分;“不放下”的过程基本清晰。.“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放下”的理由不充分;“放下”的过程不清晰。“不放下”含义理解部分正确,指向不够明确,选点不完全合理,观点模糊,立意不明。“不放下”的理由不充分;“不放下”的过程不清晰。“放下”或“不放下”的含义作文。3三、材料选择以“放下名利”为例:第欧根尼“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庄子喻牛辞相与曳尾涂中钱钟书埋首书斋,写出《管锥编》、《谈艺录》等煌煌巨著吴冠中烧画四、。具体评分可参考内容评分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突出其中一点就可以打满分。,“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6分;,“发展等级”一般不低于4分;,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等级”不得分;⑴缺题目扣2分;⑵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4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⑶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⑷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不足300字的,“基础等级”在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⑸全文2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0分,400字以内的,得分不超过18分,不再分等级评分。五、怎样把内容写深刻。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写作议论文,则标题词是核心概念。考生要锁定这一核心概念来深入挖掘、具体剖析、充分论证。那么,审题立意时,分析的思维如何操作呢?可运用设问自答法来把思路打开(发散思维),列出若干个点(议论说理的各个层面);然后从中选择一点突破(聚敛思维,确立一个集中明确的点)。比方说,以“放下”为标题写议论文。我们可对标题“放下”这一核心概念来设问自答,把思维的伞撑开来。1、从“放下什么”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虚名;放下贪欲;放下浮利;放下焦虑;放下猜忌;放下敌对;放下烦恼;放下包袱……2、从“为什么放下”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5是为了多一份自在;放下是为了多一份安然;放下是为了轻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