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初中语文 文摘(生活)他的朋友圈 你的朋友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语文 文摘(生活)他的朋友圈 你的朋友圈.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6/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语文 文摘(生活)他的朋友圈 你的朋友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的朋友圈 你的朋友圈醒来,天还没有完全亮。他习惯性地从床头抓起手机,睡眼蒙眬地扫了一眼,6点17分,一堆微信新信息,多到没有显示数量。每分每秒,朋友圈里都有人发微信,从昨晚睡前的最后一瞥,到刚刚看手机前的两分钟。他躺着,开始刷屏。各种小道消息、八卦、励志故事、心灵鸡汤、个人感悟、生活细节、瞬间情绪……还有各种群里的观点争论、时局探讨、家长里短、晚餐食谱、出游信息、饭局通知、语音留言……她也醒了,晨光里所见与昨晚睡前如出一辙——他埋头于手机,沉浸在朋友圈里。她想开口说点儿什么,却改了主意,也拿起自己的手机,去微信里“约会”。他们都沉默着,在各自的微信里怡然自乐。最远的距离,不过是我在你的身旁,你却在朋友圈里。以前,她不知道,他居然有那么多朋友——以朋友圈来算的话。包括她见过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她没见过的小学同学、本地客户、异地经销商、羽毛球俱乐部的会员、穷游网里的驴友、快递公司的速递员,还有“摇一摇”摇出的看同一场电影、坐同一趟车、等候同一航班的人。性格的差异,在朋友圈的选择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有人来者不拒,有人精挑细选,有人无所顾忌,有人心存警觉。他是活跃的“找朋友”型,只要发现新朋友,便把对方加进朋友圈,而对别人的“入伙”邀请,也欣然接受。因而,他有30多个信息群,几百个微信好友,高峰时段,微信提示爆屏。她不太会主动出击,拒绝所有不熟悉者的进入,对自己不喜欢的邀请视而不见。为数不多的几个群里,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般不多说话,有些时候,甚至不太看那些堆积如山的信息。他们的朋友圈有交集——最初几乎相同,都是相互熟悉的人。很快,交集就变得越来越小,各自的朋友都在扩充,都认识的人,都了解的事,都参加的群,渐渐少了——不是绝对数量的改变,而是被不断扩充的加入者所稀释。曾经,他们是各自的第一个微信好友,然后,加入同样的群——“同学汇”“亲友团”之类,很有一种大聚会的热闹和亲切。紧接着,麻烦随之而来。她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两张电影票,马上有人评论:“戏”演得不错,重色轻友——为了陪她看电影,谎称加班而推了哥们儿饭局的他,被抓了个正着。“亲友团”的闲聊,也一样能演变成纷争。那天表嫂问,在哪儿过年?她随口说回上海。于是这成了表嫂要求表哥跟自己回娘家过年的理由。最后惹怒了群里的舅妈,一个长途电话,直接向她婆婆投诉——尚且瞒着老人的过年计划,就此打住。太紧密的朋友圈,让他们不自由。尽管开始之时,她曾经窃喜:看你还说谎不?再说加班见客户,去群里问一声,自然有不明就里者说漏嘴。很快她就发现,其实朋友圈也需要距离。当朋友圈成为各自生活的一部分,它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对方,让沟通变得没有阻碍,表达变得更加顺畅;同时,它也能挑起话题,制造是非恩怨;它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能让两个人更为疏远。除非你沉默不语,不然,朋友圈总会泄露你的秘密——你的喜好,性格,所思所想。IBM研究人员说,仅仅分析大约200条具有实质内容的微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勾画”出你的个性——相对私密的微信朋友圈,是不是更会让你暴露无遗? 所以,别追着TA问,你在想什么,你喜欢干什么了,加入TA的朋友圈,便会发现那些无法掩藏的“真相”。不想当面和解,发条“如何讨白羊座欢心”的微信,如果他有心,一定能明白;想让他告别垃圾食品,在朋友圈里讨论健康秘诀,不失为一种提醒;至于抱怨和气愤时的狠话,最好省省,朋友圈当然会劝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