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体育特色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弘扬体育精神,在精细中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二、主要目标总体目标:培养体育人才以田径、乒乓运动项目为突破口,以农村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重点,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县、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体育传统校优势,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重点目标::把“111”工程提升为“113”工程,即100%的学生能做好广播操与眼保健,10%的学生能娴熟地掌握乒乓球技能;30%的学生能成为田径、乒乓等项目的特长生。各项体育训练科学规范,扎实有效,既抓普及又抓提高。,努力开好年度学校运动会,以此促进学生的各项全面发展。三、具体措施:。学校成立多种兴趣小组(训练队),力求每位体育教师一个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天早晚、体育课坚持训练。运动员竞技成绩纳入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加分之中,积极争取班主任对体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全校上下人人支持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2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自主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和球类)等。学校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成立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定期评比,定期指导,定期总结。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内容之一,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学校积极筹措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活动器材的需求。。开展篮球、排球、拔河、踢毽子跳绳等多种形式的师生竞赛活动,群众体育活动做到年年有新意、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赛、天天有项目,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体育艺术节。。我校以体育精神为灵魂,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张贴有关体育、全民健身有关标语,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报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提高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突出体育精神的引领作用,做到在环境中见体育,在环境中见精神,在环境中受熏陶!我校秉持着“弘扬体育精神,在精细中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把这种体育精神辐射到每一位师生,每一项工作,每一门学科上,在体育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通过发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将体育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学习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竞技活动。。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好体育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年内学校申报一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