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儿童大提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儿童大提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9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儿童大提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儿童大提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文章结合儿童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提出在儿童大提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简要论述在儿童的大提琴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儿童自身成长发育规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琴教法。关键词:儿童大提琴教学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特征科学教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愈发达,人生就愈美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音乐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社会。随着音乐教育的升温,学****大提琴的儿童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在儿童大提琴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论述儿童大提琴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儿童生理生长、心理发育的规律和基本特征学****演奏大提琴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这里的“手脑”可理解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手脑并用”,可以理解为生理和心理的结合。儿童和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存在很大的差别,儿童期的“手脑”发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儿童生理学认为:人的生理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即出生前和出生后。出生后的幼儿期(2-6岁)的生长相对减慢,肌肉活动增长缓慢,神经协同运动机能及想象能力迅速发展;童年期(6-12岁)以一定速度生长,动作技能熟练,智能发展。相对成年人来说,儿童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但骨化的过程尚未完成,肌肉的收缩能力比较差,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态会使肌肉群处于过分紧张状态。儿童受社会和神经系统的制约,动作的发展较为缓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0-2岁);(2-7岁);(7—11)岁。4—5岁的儿童能够相对地集中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观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这时儿童的交往形式是语言和模仿的综合。儿童的注意力也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即预先有自觉目的的、必要时需经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以间接兴趣为决定性的条件,间接兴趣是一种对目的的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调查显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保持30分钟,而学龄前儿童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要少于30分钟。二、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科学安排儿童大提琴教学鉴于上述儿童期的发育特点,在大提琴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倡导游戏教学。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有大提琴教育专家把4岁半或5岁开始的第一个半年划分为“嬉游演奏期”。提倡游戏教学,就是在教课中刺激孩子游戏的兴趣,把大提琴乐器当作游戏中的玩具,引发重复游戏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和儿童的游戏中教孩子有目的地听唱;与此同时,教会孩子在儿童使用的大提琴上拨弄发声,在调整孩子们手脚的规范性动作中教会持琴、运弓,反复练****比较单一的左右手分别动作,然后再逐渐地配合起来。演奏八度内的简单儿歌,在兴趣和好奇的引导下,用弓演奏己经学会的儿歌,进一步在空弦上作长弓和中弓的节奏变奏,学****用弓演奏第一把位内的小曲,让孩子们享受到优美的节律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感。模仿是儿童在游戏中的重要行为之一,儿童之间的行为模仿是本能,是内在的需要,没有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