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国邮政企业信息化策略与实施方案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邮政企业信息化策略与实施方案探讨.doc

上传人:glfsnxh 2020/6/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邮政企业信息化策略与实施方案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邮政企业信息化策略与实施方案探讨2005MBA(1),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要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要将企业工作重点转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向上来,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和必要手段。中国邮政企业面对当前激烈地市场竞争形势,应依靠信息科技手段,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提高对用户地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实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邮政行业应用信息技术,并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化经营来促进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使邮政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的需求过程。邮政信息化决不是简单地实现现有业务的电子化处理。它应该包括产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产业化两个层面。产业的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通过信息化带动邮政机械化和自动化。这是信息化在行业应用的初级阶段,也是信息产业化的基础,其存在的主要价值前提是:通过应用统一和标准化的业务数据格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一般劳动(成本),提高现有业务的竞争能力。信息产业化,是指整合邮政的整体资源,并基于信息资源的规模运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经营,开发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信息服务类业务,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更高目标和方向,也是邮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根本出路,更是邮政作为社会公用基础设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的责任。第二章中国邮政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目前,中国邮政由国家直接管理,实现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大功能。与这三大功能相对应的,国家邮政总局建起了实物投递网、绿卡金融网、综合计算机信息网三大基础网络。邮政信息化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业务改造和新型业务开发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邮政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全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己基本建成;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各传统业务信息化改造进展顺利,电子邮政、电子汇兑等新型业务发展迅猛:各地邮政部门结合本地情况,在发展中间业务、现代物流业务业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标志着中国邮政信息化水平的邮政“三网”的发展现状如下。,整合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全国236个邮运中心局组织严密,运转灵活,构成了沟通城乡的实物运输网络,也是中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实物投递直接面向客户。目前,中国邮政实物传递网拥有覆盖全国的236个物流配送中心、113套信函自动分拣机、140多套包裹自动分拣机,,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己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特快专递可通达200个国家和地区。与铁路提速相呼应,中国邮政在全国实施邮路提速,2000年9月1日起,普通邮件传递速度比以往平均加快2-3天;10月1日起,全国2300多个县以上城市的居民享受到包裹免费直投到户的优质服务。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3"电子商务网站,可提供网上购物、汇款、集邮、订报等服务;"185”客户服务中心可提供电话信息接入服务。,联网网点的服务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目前,绿卡系统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全部城市中心已经切换到新的全国中心联网运行,邮政储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联网,97%以上的县市实现了通存通取。邮政电子汇兑系统已完成第二阶段工程,覆盖了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ATM达到4927台,邮政储蓄网点已达34540处,可异地存取的网点有23449处。,是中国邮政实现信息化的基础。邮政综合网实现了邮政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是邮政生产的中枢神经。邮政综合网按地域范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际网,包括1个全国中心、7个大区中心(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西安)和24个省(区、市)中心,共32个节点,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第二级是省(区、市)内网,由省会级城市与各地连接组成。目前省(区、市)内网采用以省会级城市为中心的星形结构,省际网和省(区、市)内网共有236个。第三级是邮区网,以各地市为中心连接所有的电子化支局(所)。目前,邮政电子化支局(所)有15000多个。邮政综合网下面还包括许多应用子系统,如报刊发行系统、集邮系统、速递跟踪查询系统、邮区中